中新社臺北6月23日電 題:不要“標簽”,望孩子為媽媽自豪——湖南籍陸配在臺打拼的故事
15年前,湘江之畔、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學校園,一次美麗的邂逅讓岳陽女孩黃國暉跨越海峽、遠嫁臺灣。
育有一兒一女、家庭幸福的黃國暉現在定居新北市淡水區,經常往返于兩岸,處理投資業務也推動兩岸交流。
家中寬敞、明亮的客廳墻壁上,挂著民間團體評選後頒贈的“家庭楷模”木製牌匾。在多數人看來,黃國暉是新時代大陸配偶幸福生活的代言人。
早期嫁到臺灣的湘女們中許多人家境困難,嫁給單身多年的老兵後,婚姻並不幸福,且在臺方政策的限制下面對種種不公平待遇。
具有碩士學位、一路努力打拼的黃國暉感慨地説,雖然得到家人和朋友認可,但仍會因為大陸配偶身份被“貼標簽”。“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可以自豪地和老師説‘我媽媽是湘女’。”
現任臺灣《湖南文獻》雜誌社社長的黃國暉,來臺初期和多數大陸配偶一樣,無法工作,常感到苦悶、無助。性格直爽的她,尤其不喜歡臺灣人把一種生菜叫做“大陸妹”。
一次,身邊一位福建籍、剛生育孩子的陸配為謀生而偷偷打工,被判為違法並關押;黃國暉難抑心中憤慨,向報社投稿,控訴陸配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沒想到,報社很快就刊發了。”找到渠道和寄託後,黃國暉筆耕不輟,應聘到清潔工、流水線作業員等工作,只為真實感受陸配就業處境。
臺北市湖南同鄉會創辦于1970年的《湖南文獻》,成為她證明自己、改變陸配印象的重要平臺。
“剛進入(雜誌社)時,名義上為經理,實際上大小事情都是我一個人幹,因為誰也不服我。”骨子裏有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特質的黃國暉不僅攬下繁瑣的事務,還得力地完成了對湘籍慈善家余彭年、馬英九母親秦厚修等人物專訪。
外表柔弱、性格剛毅的黃國暉讓雜誌社前輩刮目相看,並於2011年接掌社長一職。也因這一工作機緣,她結識了更多湘籍大陸配偶。
來自湘西的張秀麗,2005年由親戚介紹嫁到臺中。她的先生擁有頗具規模的家族事業,本來家境貧寒的張秀麗不想被看不起。“我一邊在家族企業裏當店長,一邊管理兩家網路商店,還創業,做起時下非常火的微商。”
在家人支援下,“80後”張秀麗線上線下學習培訓,一年時間就開始取得佳績。“我期望成為陸配創業的標桿。”她用堅持和付出找回了自信。
來臺8年、30歲的黃謹在新北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自幼學舞蹈的她在家開辦舞蹈教室,2013年與陸配姐妹成立“東方炫舞”舞蹈團,自學融入了“千手觀音”、孔雀舞等元素的現代舞。舞團受邀到各地表演,獲得多項賽事第一名。
“大陸新娘不是一個貶義詞,更不該成為邊緣人。”黃國暉決定撰寫《湘女在臺灣》,記錄有笑有淚的兩岸婚姻故事以及大陸配偶群體少為人知的奮鬥歷程。如今,家鄉湖南已著手籌拍同名紀錄片。
兩岸婚姻家庭,也被稱為“兩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主要起步于1987年臺灣開放老兵返鄉探親之後,歷經30年光陰,折射著時代的光影。
黃國暉説,隨著當今大陸各方麵條件改善,兩岸婚姻更多地走向自由戀愛,且“臺女”嫁“陸男”的比例也日漸升高。她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己最大心願是更多人來關注陸配、書寫陸配,留給歷史可查閱、可求證的資料,改變外界對陸配的誤解。(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劉舒淩)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