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潘錫堂:“文化臺獨”欺騙性更大

2017-12-22 13: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潘錫堂日前參加第三屆中華文化論壇時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針對兩岸文化交流、蔡當局推進的“文化臺獨”等問題,潘錫堂表示,文教在兩岸融合發展的有局限性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教相當於準政治談判,雙方沒有辦法純粹為了文化交流而交流,因為政治立場和定見會自然而然融入其中。

  談到蔡當局在島內不斷推進“去中國化”的“文化臺獨”“教育臺獨”,潘錫堂表示,蔡英文在用一種“軟趴趴”的方式來宣告和大陸“和平分手”,此類“柔性或漸進式臺獨”手法影響惡劣而又深遠,蔡擬從根本上改變臺灣人的國族認同,然後借此達到臺灣走向“法理臺獨”“政治臺獨”的目的。

  蔡英文當局“文化臺獨”欺騙性更大

  潘錫堂對記者表示,在進行文化交流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會不知不覺融入政治立場和政治定見,其實文教就是準政治談判,兩岸政治的差異會自然而然融入到文教當中,沒有辦法純粹為了文化交流而交流。

  針對目前蔡英文當局以“借殼上市”的手法來包藏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的具體作為,潘錫堂表示,表面上,蔡當局口口聲聲強調“維持現狀”,也宣稱對大陸“承諾不變、不挑釁”,但卻在文化、教育領域對“臺獨”暗渡陳倉。從史觀層面進行的“去中國化”,究其本質,可視為“文化臺獨”“教育臺獨”與“史觀臺獨”的實踐,可看做“真材實料”的“臺獨”舉動。

  潘錫堂認為,“法理臺獨”“政治臺獨”會直接踩到反國家分裂法的底線,但是透過“去中國化”來進行“文化臺獨”“教育臺獨”,從反分裂國家法的角度來看有模糊空間。“等於蔡用一種‘軟趴趴’的方式來宣告和大陸‘和平分手’。”

  潘錫堂談到,如果民進黨要走“文化臺獨”“教育臺獨”,必須要把時間拉得很長,這樣一來欺騙性會更大,比較會讓大陸鬆懈,看上去好像覺得沒那麼嚴重。

  借“文化臺獨”削弱中華文化與臺灣文化關聯

  潘錫堂認為,“文化臺獨”表面上是強調對臺灣“本土”的認識與了解,但是其實是蔡當局即透過類此“柔性或漸進式臺獨”手法,擬從根本上改變臺灣人的國族認同,然後達到臺灣“獨立”的最後目的,因此其影響是惡劣的與深遠的。臺灣的民眾特別是年輕的一代通過這樣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文化的洗腦,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對文化、民族和政治認同,導致臺灣社會認同結構的改變,擴大“本土意識”甚至“臺獨”意識的群眾基礎與社會基礎,進而形成“臺灣史觀”和“中華史觀”的對立。換言之,“文化臺獨”是以削弱中華文化與臺灣文化的關聯,並借此逐漸形成走向“法理臺獨”與“政治臺獨”的價值取向。

  潘錫堂以蔡當局修改高中歷史課綱為例,蔡英文坐視其臺當局“教育部”推出將中國史“邊緣化”的高中歷史課綱,中國竟遭矮化或扭曲為與東南亞或東北亞各國並無太大不同的遙遠“他國”,而非“兩岸一家親”。潘錫堂認為,一旦這樣離譜至極的課綱正式推出,將全然刨除新世代的歷史記憶,使得新世代徹底否棄自己的中國文化淵源。換言之,有識之士必須勇於出面採取具體行動來制止類此偏差之舉,否則如果任其“生米煮成熟飯”定案了,等同於讓“去中國化”史觀成為全臺灣共識,那麼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不失時機地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

  如何對此問題進行撥亂反正?潘錫堂認為,文化的交流要比其他任何領域的交流都更為深刻,更為長久。只有不失時機地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兩岸關係的基礎才能經受考驗。

  蔡英文當局的政策宣示和行動,從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等各方面弱化與切斷臺灣與大陸的歷史連結,尤其不承認“九二共識”與進行“文化臺獨”。潘錫堂表示,這已是民進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須突破的障礙,否則兩岸的聯繫溝通與協商的機制將難以恢復運作。兩岸可透過文化交流,闡述並體現中華文化蘊含臺灣文化精髓之融會貫通,並構築互利雙贏與共同發展之平臺,增進雙方互信基礎,進而創造和平發展新局。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