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徐曉全:勞團抗議緣何未掀起反民進黨風潮?

2017-12-20 10: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2月4日,蔡當局強行將臺當局“行政院”版的“‘勞基法’修正案”“包裹表決”完成初審。華廣網20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徐曉全的評論文章指出,這一明顯偏袒資方、並給勞工帶來低薪過勞的“修法”沒有在島內引發全臺性的反民進黨風潮,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野黨的做法並未獲得民眾認同、勞團的抗爭活動沒有獲得民眾響應以及民進黨通過其他動作止損。

  全文內容如下:

  12月4日,蔡當局強行將臺當局“行政院”版的“‘勞基法’修正案” “包裹表決”完成初審。根據該“修正案”,“一例一休”改為允許企業讓例假在每7日週期內調整,輪班間隔由原來的不得低於11小時放寬為8小時;單月加班工時上限從46小時延長到54小時;休息日加班取消“做1小時給4小時加班費、做5小時給8小時加班費”,改為核實計算;此外,還增加特休假彈性,遞延1年的可發給工資。

  此次“修法”在島內引發強烈反彈。林淑芬、鐘孔照等多名民進黨“立委”表示強烈反對,國民黨、“時代力量”強力杯葛,勞工團體抗議持續不斷,青年世代也罕見地加入抗議行列。12月10日,高雄掀起了3萬餘參加人的“拒絕修惡勞動新規大遊行”,但激情過後又很快進入平靜。這一明顯偏袒資方、並給勞工帶來低薪過勞的“修法”沒有在島內引發全臺性的反民進黨風潮,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點:

  第一,在野黨的做法並未獲得民眾認同。雖然在野黨強力杯葛,“時代力量”也罕見的與國民黨站在統一戰線上攻擊民進黨,但並沒有獲得民眾認同。在野黨仍然沿用早已被民眾厭惡了的口水戰、拖字訣,習慣性地製造衝突對立,通過霸佔主席臺、搶奪麥克風等暴力手段賺取媒體曝光率,並未用心為勞工找出路。島內民眾認為國民黨偏資的政黨性質沒有改變,因此對國民黨的好感也並沒有隨之增加。民進黨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敢於肆無忌憚的強推“修法”。在野黨若不對此進行反思,在未來“勞基法修正案”二讀、三讀乃至所有的議事攻防中,不僅發揮不了制衡作用,反而處處被民進黨牽著鼻子走。

  第二,勞團的抗爭活動沒有獲得民眾響應。儘管參與“勞基法”抗爭的社團也包括“社民黨”、“綠黨”及“島國前進”等以往都屬親綠派的團體,以及曾經參與“反服貿運動”的幹將陳為廷、吳浚彥等,但都未獲得民眾廣泛響應。究其原因,主要是勞工本身對是否需要加班等議題意見並不一致,且其支援民進黨的比例較高。缺乏民眾的響應,致使勞團的抗爭活動無論從人數還是程度上來説,都不足以對蔡當局構成壓力,與“紅衫軍倒扁運動”、“反服貿運動”等運動規模相比差距甚大。也正因如此,民進黨“立委”邱議瑩也才有底氣直指臺灣“立法院”外的勞團抗議聲都是在放錄音帶。

  第三,民進黨通過其他動作止損。明顯偏向資方、有損勞工利益的“勞基法”必定會鬆動長期支援民進黨的中下層支援者,但經歷了數十年黨外運動且二度執政的民進黨已經深諳操縱選舉之道,其通過完成“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公投法”“修法”、炒作兩岸議題等手法,鞏固基本盤及轉移矛盾焦點,使得看似激烈的勞團抗爭始終無法獲得民眾的廣泛響應,從而大大降低了爆發大規模民眾抗爭的可能性,難以形成全臺性反民進黨風潮。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