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監督撕破“戲精官員”“假面”
臺上接受訪談暢言廉政,臺下暗箱操作狂撈百萬;左手幫拿項目大膽收錢,右手怕被抓竟捐助公益事業60萬元……這便是海南省儋州市國土環境資源局原局長李世敏的操作,堪稱官員中的“演技派”。(8月15日《法制日報》)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這句話用在李世敏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因幫人拿工程項目而收受了99萬元感謝費,在反腐高壓態之下,他先把20萬元存到廉政賬戶,又將60萬元受賄款以單位紀檢組的名義捐出做公益,如此高超的“演技”著實讓人“佩服”。
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鬥爭的縱深推進,越來越多的官場“戲精”被揪了出來。如今年以來,吉林省查處通報了19名大搞“圈子文化”“家天下”的違紀違法官員,天津市著力清除政治上蛻變的“兩面人”,陜西省查處了多名搞政治攀附、對抗組織審查的廳局級領導幹部,重慶市則引導幹部堅決抵制拉幫結派的“袍哥”文化、碼頭文化。
“戲精官員”的出現,根本原因在權力監督不夠完善。如果不是幹部考察注重察其外表而忽視深入群眾觀其品行,幹部的德行缺陷怎會積小成大、為禍一方?由此觀之,“戲精局長”被揪出來,既説明瞭隨著腐敗者花樣翻新,反腐敗鬥爭的任重道遠,更説明權力的任性還沒得到監管的“馴服”。
要想撕掉“戲精”官員的假面,令其原形畢露,需加大對腐敗官員的監督力度與打擊力度。官員的社會能見度不高,緣于媒體對他們的報道不僅慎之又慎,而且難上加難。對媒體關於官員的報道,限制太多,而且多是工作成績的報道。所以,對於官員的權力,一定要加以制度的管控,讓“黨內監督”和群眾媒體監督相結合,形成一張縱橫交錯的監督網路,讓“官員社會能見度”真正置於陽光下。(台灣網網友:馬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