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畢業月薪應該幾何?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沒有定數。而一則關於北京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月薪8000元卻被父母覺得“丟臉”的帖子最近在北大未名BBS引起無數人的“吐槽”。其背後折射的深層次情節無疑來自於古老的“學而優則仕”的觀念,父母尤其是農村窮苦家庭中的父母當自己的兒女考進了諸如北大、清華這樣的被曾經稱之為“著名學府”的院校之後,臉上的榮光無限,但這樣的榮光無限往往不會一直持續下去,這在孩子畢業後便立見分曉。
帖子中的回復五花八門,有的直言,自己的父母以為北大畢業怎麼也得當個官,至少也是個小小的省委書記。自然這是調侃言語,但也能反映出家長背後的邏輯。而帖子的發佈者聲稱其父親覺得北大畢業至少也得年收入上百萬。“省委書記”“百萬年薪”與北大畢業是不是直接相關呢?肯定不是。在現實社會中,個人的價值實現渠道漸漸增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家長的邏輯很簡單也很實際,他們其實是在算計投入和産出的關係,即經濟學上的成本和收益的關係,從小學到研究生畢業,將近二十年的教育投入自然希望獲得一個好的産出,這一點容易理解,但實際情況有時候卻並不如意,比如沒有關係便不能進入好的單位,北大文憑比不上煤老闆的兒子。
專家的觀點是家長不能急功近利。其實,家長只是希望教育投資有好的回報,看上去的表像是急功近利,深層次卻是社會分配上的不公平。説白了,這是一個“關係升值,學歷貶值”的年代,關係在,情誼濃,升遷快;否則,空有學歷,毫無用處。這一點實際而無奈。並且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行業中去。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招聘、國企招聘不一而足,能力自然是門檻,關係卻成了通行證。於是,縱然北大清華畢業者也不如煤老闆的兒子,此正解也。煤老闆的兒子有的不是學歷乃是關係,當然有了錢便可以買到學歷,學歷也成了金錢的嫁衣,也正成為社會的另外一個殘酷現實。
北大應屆碩士畢業月薪八千多不多,我覺得勉強可以接受。以本人的例子看更是悲慘,同樣是211大學碩士畢業,月薪四千而已。當然,同學們有的進入政府、銀行、國企、事業單位者,或者是自己的能力缺失或者是別的原因,但現實就是如此。可見,碩士畢業不一定就與高工資直接掛鉤,學歷並不一定是高收入的通行證。這不得不説是社會上的一種無奈和悲哀,這種無奈和悲哀的情況形成是高等教育擴張的結果,無限的擴招導致了大量學生投入市場,但就業崗位卻一時間不能提供足夠的數量,其實,這也是宏觀政策的失誤。按照正常的邏輯,學歷越高應該與收入成正比例,至少有一個平均值。
家長的邏輯非但不難理解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只是社會現實直接導致了即使北大畢業也不能直接拿到高工資的結果。畢竟,如蔣方舟這樣畢業就《新週刊》副主編的少之又少。當這種結果擴展開來將會導致高考甚至中考人數的減少,人們會形成投資教育並非划算的心理,尤其是投資國內教育不划算的心理。近年來,高考人數連續四年減少就説明瞭此種心理的擴展。而這種心理無疑也是對高等教育的一種打擊,首先表現在生源下降上。所以,北大畢業應該月薪多少這個問題儼然並非北大自己的問題,應該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它涉及到整個高等教育界都影響深遠。(台灣網網友 王傳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