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金庸先生將自己的西子湖畔“雲松書舍”捐贈給杭州市人民政府。近期有消息稱,雲松書捨已經改為高檔會所。會所以金庸武俠為主題,最低消費每人500元起,加上酒水,每餐動輒上萬元,菜式為杭幫菜和譚家菜。記者就此與金庸先生的好友潘先生連線,他表示這有違金庸捐贈的初衷,金先生心裏應該不會高興。(5月30日《華西都市報》)
金庸先生,當是海內外聞名貫耳,當初坐落于西子湖畔的“雲松書舍”,雖是金庸先生私宅,但出於公諸同好之目的,將其捐贈給當地政府,以期能“供藏書寫作和文人雅集之用”。如今書舍變成達官貴人才能出入的會所,這恐怕是金庸先生始料未及的,也有違其初衷。
自然,書舍之初,也曾多次對外開展文化研究,有喜歡的遊客,也可以在這裡品茗飲茶,消費自然是平民數額。而其裝修後的大變臉,以行銷金庸為手段,大肆行斂財與牟利之途,其中的騰挪轉移、初衷詭變,作為局外人,雖不得而知,但參謀之前所謂名勝古跡變會所的種種現實路徑,也不難理解與坐實。俠氣被利用,書舍變會所,從此文化變身附庸,平民自走兩側,在最低消費每人500元起的奢靡裏,我想金庸肯定也讀不懂這江湖。
現實的波詭雲譎,甚至超過金庸小説裏的陰謀與詭計,而公諸同好的俠義與大氣,在被利用的圖謀裏,變得如此羸弱。正如金庸先生的好友提到的那樣,“金先生心裏應該不會高興”。依金庸先生的脾氣,未必會拍案而起、怒髮沖冠,但至少也會心生黯然,平添諸多塊壘。從這個意義上講,看似書舍變會所,有大把的金錢可賺,但其對愛心與公德的破壞與傷戕,卻遠超其利益所得。當金庸先生這樣的“大俠”捐助的書舍都可以被挪作他用,無疑會起到極壞的負激勵效應。其他有意於此的袞袞諸公,會不會從此不願再為此類善事而挺身捐助,這種負面影響,斷不是幾句解釋與整改就可以消弭的。
在金庸先生的江湖裏,俠一直是從來不變的主題,為國為民之道,當是俠之大者的最好闡述,而把書舍變會所的伎倆,卻是把一起堪稱俠義的捐助事件,蹂躪成了金錢附庸下的“私人天堂”。這絕非是一個好現象,在資本逐利的紅塵裏,俠義與為國為民之道遭致如此下場,這讓人情何以堪。面對如此的不堪,建議金庸大俠,還是收回書舍吧,真正讓它“公諸同好”,別再成為權貴趾高氣揚的名利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