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正是大馬士革噴泉街最熱鬧的時候。噴泉街位於倭馬亞清真寺東側,是老城區的主要商業街之一。在這條不到一公里長的街上,有幾十家店舖,但它們卻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咖啡館、五金店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店舖前人頭攢動;而賣手工藝品、旅遊紀念品的商鋪卻無人問津。
42歲的阿瑪爾,就是一家手工藝品商鋪的店主。在他的店裏,貨架上放著十幾隻手工木器,蒙了一層灰,墻上挂著幾件敘利亞傳統服飾,墻角裏幾條細細的蛛網隨風擺動。2012年後,店裏再沒進過新貨。
相較于阿瑪爾店前無人駐足,阿瑪爾店對面的“噴泉”咖啡館卻生意紅火。“大家的購買力都大不如前。與其買裝飾品,他們當然更願意花半美元在對面喝杯咖啡,休息一會兒。”阿瑪爾説。
阿瑪爾的店叫做“大馬士革天堂”。這源自阿拉伯世界裏一句著名的諺語:人間若有天堂,大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空中,大馬士革必與它齊名。“如今,大馬士革已經被戰爭毀了,旅遊業遭到破壞性的打擊,我們的生意也非常慘澹,”阿瑪爾説道,“在生死的選擇之間,人們很少再提及美好的憧憬,大家變得更現實,只希望能繼續生存下去。”
1995年,阿瑪爾的父親用6萬美元買下了這家小店,由於靠近觀光區,店裏的紀念品頗受外國遊客青睞。戰爭發生前,每年3月到9月是敘利亞的旅遊旺季,他們每月能賺500美元。當時仍在上高中的阿瑪爾常在課餘時間來店裏幫忙。因常和歐美人打交道,他漸漸對西方文化産生了興趣,並選擇英語作為大學專業。畢業後,他一邊在店裏工作,一邊教當地生活的外國人阿拉伯語。誠實可靠、頭腦靈活的他,把兩份工作都幹得小有起色。
但一場戰爭幾乎斷了阿瑪爾一家的經濟命脈。物價飛漲,客源劇減,年邁的父親無力工作,僅靠小店無法支撐這個5口之家。所幸,阿瑪爾憑藉之前積累的人脈,在聯合國難民署駐敘利亞辦事處謀得一份工作。
“為了生存,我必須全力以赴。”阿瑪爾説。在結束一週5天的難民署工作後,阿瑪爾還會堅守在店裏。如今,這家店每月盈利不足30美元。“只要有一絲商機,我都會盡最大努力。”他説。
大多數時候,阿瑪爾都會坐在店門口,看著往來的行人。“看看他們的表情吧,大家比過去更焦慮、更急躁了。城裏仍不太平,人們不敢在外面逗留太久。生活不再是享受,而更像是一場不走心的儀式。”
一位母親推著童車走過。阿瑪爾一直看著車裏熟睡的嬰兒,直到他們走遠。“他和我兒子小時候像極了。”他説。阿瑪爾有一個8歲的兒子和一個3歲的女兒,2011年,由於局勢持續惡化,阿瑪爾將妻兒送到埃及。他們每年有一個月時間團聚。他的兒子正在當地的公立小學讀書,阿瑪爾夫婦決定下學期把孩子轉到教學水準更高的私立小學,但每學期2000美元的學費仍無著落。“無論如何,我都會湊齊這筆錢。孩子是我唯一的希望。”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