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最需要的是擁有自救能力

時間:2015-05-04 11:00   來源:中國網

  尼泊爾官方當地時間28日稱,2015年4月25日14時加德滿都發生的8.1級大地震已經導致5057人遇難,8299人受傷,全國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即800萬人受災,最終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萬人。因為,此次地震破壞力極大,其強度是汶川地震的1.4倍;其次,由於尼泊爾特殊的房屋建築容易使當地受到較大傷害。

  尼泊爾是一個宗教國家,人們信奉的宗教主要是印度教,尼泊爾86%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是多神教,崇拜36個神,最主要的有三個:創造神、破壞神、保護神,被供奉最多的是後二者。但是,在這次地震中,不僅供奉神的建築毀壞不少,民居也大量毀損,以致造成重大損失。例如,加德滿都的杜巴廣場瑪珠神廟群主體和巴德崗法希得噶神廟完全坍塌。

  為何人們崇拜的諸神沒能眷顧和保護人們呢?原因很簡單。人要自保和自我眷顧,神才會眷顧人和保護人。因為,真正的神就是人自己,所以,自救者,神救之。

  無論是此次尼泊爾大地震的自救還是以往世界各國的抗震自救,都反映了一個問題,在地震還不能預報的情況下如何建造高品質的房屋來保護人和財物。美國地質勘探局認為,地殼的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發生相撞是造成這次地震的重要原因,然而在這個多發地震的地區,即加德滿都及周邊地區所住的房屋是不經加固的磚土結構,在地震産生的晃動中非常容易倒塌,從而造成較多的人員傷亡。

  從全球的角度比較,由於經濟和科技力量的不同,各個國家人們的自救能力是不同的,這主要反映和體現在房屋建築的品質上。因為,同一級別的地震,可能因建築狀況、人口差異造成不同的損失。例如,此次8.1級大地震如果襲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每100萬人可能有10到30人死亡,但在尼泊爾,可能導致1000人以上遇難,在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國,可能造成多達1萬人喪生。原因就在於房屋結構和品質。

  目前,抗震級別最高的房屋是鋼結構,指的是以鋼材為房屋的主要結構材料;其次是剪力墻結構房屋,是指用鋼筋混凝土墻板來承擔各類荷載引起的內力,並能有效控制結構的水準力,用剪力墻來承受豎向和水準力的結構稱為剪力墻結構;再其次是框架結構房屋,是由鋼筋混凝土澆灌成的承重梁柱組成骨架,再用空心磚或預製的混凝土、陶粒等輕質板材作隔墻分戶裝配而成;此後是磚混結構房屋,這種結構中的磚是一種統一尺寸的建築材料,也包括其他尺寸的異型黏土磚、空心磚等,混是指由鋼筋、水泥、沙石、水按一定比例配製的鋼筋混凝土配料,包括樓板、過梁、樓梯、陽臺。磚混結構住宅一般以多層(24米以下,住宅10層以下)住宅為主,抗震性能比起上述三者相對弱一些;最後就是土坯房和簡易房,抗震指數最低。

  尼泊爾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在災難中的自救能力顯然也被外界所關注和擔心。例如,在25日尼泊爾8級強震發生一星期前,約50位地震學家與社會科學家從世界各地前來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他們早已預料到尼泊爾可能發生災難性強震,希望能在強震來襲前更妥善地做好準備工作,但是,地震在會議一週後就到來。

  快速而來的地震不僅讓尼泊爾無法做出準備,而且,也讓國際社會難以提前向尼泊爾提出建議和提供幫助。因為,國際社會所看到的尼泊爾的現實是,貧窮、擁擠、過度開發、房屋粗製濫造。房屋的粗製濫造顯然就指的是磚土結構房屋和其他更簡易的房屋。當然,還有其他原因造成人們居住在無抗震能力的房屋中。

  儘管尼泊爾政府也一直致力於翻新改造學校和醫院,增強它們抵禦地震的能力,但因種種原因更多的人涌入了城市地區,造成了住房在城市的供不應求,截至目前,加德滿都的人口約145萬,尼全國人口約2870萬。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們只有居住在一些新建的無筋磚體房屋。這些房屋當然無法抗強震。此外,加德滿都的房屋還因為商人們想打掉墻體擴大店面空間以利銷售,因此建築物通常都有一個“柔性底層”,很少有穩固的墻體來抗震。

  不過,尼泊爾的建築抗震性能的實際情況更讓人擔心。2013年,尼泊爾當地建築專家的調查表明,儘管2002年尼泊爾就出臺了新的建築安全標準,但由於沒有強制力,加德滿都93%的房子未達到建築安全標準。加德滿都建設部的高級工程師烏塔爾庫馬爾雷格米博士稱,(加德滿都)住房建設根本沒按照基本的建築安全標準進行。

  另一方面,建築材料品質低劣也造成了尼泊爾建築品質差,無法抗禦地震。調查發現,尼泊爾建築所用的材料從水泥到鋼材,都是低品質的,連最基本的標準都達不到。同時,公眾和社會的抗震意識比較淡薄。儘管建造房子時多花3%的成本就能抗震,但人們建造忘記到時並不這麼做,認為是多此一舉,而且如果這麼做還會遭到嘲笑,認為是錢多了沒處花。人們不願在建造房屋時提高成本和要求高品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制約。尼泊爾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13年GDP為193億美元(約合1195億元人民幣),建造房屋也就得過且過,因陋就簡。

  方方面面的情況提出了一個核心問題,當國際社會願意,而且也能向尼泊爾提供幫助時,當地人能否在未來建造可以抗禦地震的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而且,這樣的房屋是否適宜尼泊爾當地的環境,因為尼泊爾是一個多山國家。

  1934年幾乎在尼泊爾的同一個地方發生過芮氏8.2級地震,死亡人數高達17000余人,很多古老建築倒塌損壞,有些幾乎與現在的地震損壞完全相同,令四分之一個加德滿都成為廢墟。但是,80多年過去了,尼泊爾的建築卻沒有發生大的改變。

  因此,無論是從抗震減災的意識還是行為,尼泊爾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都需要加強自救的能力,如此,才會得到神的眷顧,更能得到國際社會的幫助,以避免地震後的更大傷亡。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