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乘坐專機抵達北京,這也是他第二次組閣以來首次訪問中國。安倍首相一改之前對華敵對傲慢的態度,主動向中國示好,在11月10日的APEC峰會領導人非正式會晤中,首先向習近平主席示好,並主動向中方解釋日中矛盾的癥結,之後還和夫人安倍昭惠穿著唐裝參加了在水立方舉行的歡迎晚宴。安倍首相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稱,此次訪華乃是“邁出了改善中日關係的一大步”,“中日友好合作會為國際社會和平與發展履行責任”。
與前不久還在渲染“中國威脅論”、在各種國際場合詆毀中國的言行相比,安倍此次的態度可謂是180度大轉彎。日本國內的《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報刊以及NHK、富士電視臺都對安倍首相主動對華示好進行了系列跟蹤報道,就連在華問題上一向持有反對傾向的《産經新聞》,也是對中日接觸做了許多正面的肯定評價。到底是什麼原因致使自野田內閣以來日本政府對華不友善的態度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並給解決歷史問題、釣魚島問題和東海防空識別區問題提供了有利中方平臺的呢?關鍵還是在於安倍內閣之前的對華態度及對華政策影響到了日本各項事業的發展。
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顯示強硬姿態而上臺的安倍和自民黨部分閣僚,從組閣開始就明顯地將中國作為假想敵。然而,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裏,無論是地球儀外交、通過秘密保護法案、增加軍費開支及離島作戰能力,還是解禁集體自衛權等種種舉措,安倍內閣無一不是在針對中國,但他的這一系列內政外交軍事政策卻收效甚微,不僅沒有起到真正遏制中國的作用,反而讓自己和自民黨在普通民眾中的威信逐漸下降。
儘管在2012年開始組閣時期,安倍巧妙地借助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獲得了較高支援率,也贏得了石原慎太郎、橋下徹等保守人物及右翼勢力的讚許。但是,隨著安倍內閣將主要的精力瞄準在對抗中國,圍繞釣魚島問題、東海防空安全及海域問題及歷史問題,安倍首相和日本政府可謂是殫精竭慮地與中國進行各種博弈、較量,但是無論是合縱東盟、連橫美國,還是加大軍費開支、突破和平憲法,都沒有真正地影響到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全球政治、安全的影響力。
相反,成立日本國家安全委員會、強行通過秘密保護法案、修改防衛大綱、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以及解禁集體自衛權,則讓日本越來越走向專制極權,參拜靖國神社更是摧毀了日本苦力營造的正面軟實力形象。自去年十一月安倍和自民黨在國會暴走通過秘密保護法案以來,日本進步勢力和民眾已經連續數次在各地舉行反對安倍內閣的遊行活動。原本在釣魚島問題上還曾經持有激進意見的民主黨,也逐漸反對安倍內閣,認為他與閣僚們正在動搖戰後日本民主與和平的根基。尤其是今年七月安倍內閣強行聯力自民黨、公民黨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法案,更加引起了國內反對的浪潮,民主黨、日本共産黨、社會黨等在野黨也紛紛站在與安倍內閣對立的立場,來捍衛日本國內的安定、和平與民主。
雖然安倍內閣在竭力推動針對中國的種種舉措,但是在面對解決民生、恢復經濟、讓社會更加充滿活力等問題上,政府卻顯得捉襟見肘。雖然2013年推出的安倍經濟學在短時間內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一味強調提高消費稅而增重普通民眾負擔的財稅政策使日本國民感到十分失望,也會讓近年來原本就屬於消費力低下,通貨緊縮的狀態更加難以解決。根據《産經新聞》11月13日的報道,安倍官邸和財務省不得不延期將消費稅提高到10%的增稅法案,以獲得民眾的支援。
而面臨今年經濟恢復遲遲未見成效的局面,安倍內閣與自民黨自身也出現了分裂。首先是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與安倍對立,致使自民黨內反對安倍的呼聲逐漸高漲,接著是今年9月以來安倍內閣的女性閣僚紛紛因為政治獻金與事務問題而引咎辭職,而自10月份之後,大阪、千葉、山梨、北海道、鹿兒島等各個府縣掀起了“地方創生、地方自助”浪潮,自民黨在各個府縣也在逐漸流失支援率與選票。黨內外處境都十分窘迫的安倍首相,不得不在本月內宣佈解散眾議院並於12月舉行總選舉。而維新會的橋下徹、民主黨的辻元清美等人的聲勢逐漸高漲。難以應付國內局勢的安倍與自民黨,迫切需要在總選舉上找尋到獲得支援的途徑,而改善對華關係,就是最為務實與奏效的一步。
中國的經濟實力與消費能力已經讓世界感到震驚,日本政府不識時務地選擇與華對抗並採取包圍態勢,造成了日係産品在中國市場銷量下降與萎縮。以手機市場為例,以製造、設計而聞名世界的新力公司其旗艦手機在中國的銷量都十分消極慘澹。在中國2014年度的雙十一電商促銷大戰中,京東、淘寶和亞馬遜等網站沒有將新力的手機旗艦Z3列入首要推薦的行列,新力旗艦機儘管品質與設計都不遜色于蘋果、三星,但是正因為中國大多數消費者很大程度上受到中日關係交惡的影響,而不會首選新力手機,這致使新力在中國的行銷遠遠趕不上韓國三星公司,甚至還不如中國國內的小米、華為、魅族等。而近年來,日係汽車、筆記型電腦等産品,也是不甚景氣。
而近年來中國遊客境外旅遊數額的猛增,已經給泰國、馬來西亞、紐西蘭等國帶來了巨大的實惠,因為中日交惡而致使赴日旅遊減少,也會讓日本痛失第三産業發展的良機。在失去中國這樣廣大市場與購買消費力機遇的情況下,日本經濟要實現復蘇和振興,十分困難。安倍此次在釣魚島問題、歷史問題與東海防空問題向中國讓步,也正是從務實的角度出發,促進中日關係解凍以為日本經濟增加活力。安倍想效倣池田勇人、福田赳夫等前輩為日本企業充當推銷員一樣,努力爭取與中國開展經濟合作,以促進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建設和經濟復蘇。
除了經濟領域之外,在亞太安全和防衛方面,日本目前的國力很難應付巨大的防衛開支,以中國為假想敵不切實際地在自衛隊和安保上投入,會讓政府與民眾負擔重重,因此解除與中國的冰封關係,可以將資金較少地投入到軍事而運用到更為實用的領域,這也是安倍十分實用的著眼點之一。
雖然安倍首相在對華態度上確實是屬於鷹派,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十分務實的政治家,窘迫的國內局勢讓他不得不做出改善對華關係的調整。儘管是迫於形勢,但是這對於中日兩國的經濟合作與友好發展來説,確實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而對於日本方面對華態度如此大的轉變,我們聽其言,觀其行的緩慢恢復,或許更能夠佔據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