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國內的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逼近巴格達。
據海外網報道,近日,伊斯蘭遜尼派極端組織“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武裝攻佔伊拉克西北石油重鎮摩蘇爾等多地後,一路南下兵臨首都巴格達城外,企圖一舉推翻馬基利什葉派主導的伊拉克政府。伊政府一面組織軍隊、民兵進行阻擊,一面請求美國出兵相助。同時,長期謀求獨立的庫爾德武裝趁機控制了北部石油城市基爾庫克,伊拉克已陷入教派內戰、國家“三分天下”的分裂局面。
為此,美國防部長哈格爾已下令“布希號”航母及另3艘戰艦駛入波斯灣,駐紮中東的3.5萬美軍進入戰備狀態,英空軍特勤隊也已入伊為軍事行動設定打擊目標。在不派地面部隊參戰的決定下,只要奧巴馬下令,美軍隨時將對極端武裝發動空中打擊。
伊拉克今日之內亂,毫無疑問,是2003年美英聯軍發動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戰爭所引發的。當年小布希發動戰爭,意在推動“中東民主化”進程、建立冷戰後“中東新秩序”,如今事與願違。
伊戰結束已多年,然而ISIL為何還能坐大?對此,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中東問題專家蓋爾蓋茨認為,薩達姆政權垮臺後,伊內部教派爭鬥衝突日益升級擴大,ISIL成功拉攏了受打壓的遜尼派前政府官員和人士,利用了遜尼派民眾對什葉派政府政策的不滿,又接手了前復興黨軍隊關係的網路,從而使自身實力不斷壯大。此外,西方媒體評論認為,美國花費了近250億美元培訓和建立起來的、擁有100萬之眾的伊拉克軍警缺乏戰鬥力,也是因為內部派系裂痕、貪腐和專業能力低下。
現在和未來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在美軍支援下,即使伊政府軍能擊潰極端武裝、奪回被佔城市、恢復對全國的控制,就能解決國內教派之間尖銳對立以及民族矛盾嗎?同時,針對ISIL聲稱要建立一個橫跨伊敘兩國的政教合一國家,教派衝突加劇以及庫爾德族謀求獨立,美國一些智庫學者和政策專家擔心,伊可能會淪為像索馬利亞或黎巴嫩那樣的國家,而ISIL的“建國”目標可能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和戰後“賽克斯-皮科協議”(1916年)和“聖雷莫會議”(1920年)確立起來的中東邊界版圖受到衝擊。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已退休的美前軍情機構中校R.彼得斯曾于2006年繪製了一份“新中東地圖”,稱只有重劃中東國家邊界,以族群和教派立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現代中東問題”,如伊拉克可分為庫爾德斯坦、阿拉伯什葉派和遜尼派3個國家。他還撰文認為,中東的教派暴力衝突“無法制止”,但美國可以“置身事外”。他的主張也為時任國務卿賴斯闡述中東政策時所引用。2013年美和平研究所政策專家R.賴特依據彼得斯的構想,提出了更詳細的一份“新地圖”,他將現在的5個阿拉伯國家分為14個國家,其中將利比亞一分為三、葉門一分為二,等等。
“新中東地圖”主張和設想,不禁會使人們産生一些疑問:美國為何甩下它出兵引起的爛攤子而倉促從伊撤軍,又為何放棄對敘動武計劃?它是否意味著美對中東的戰略正在發生某些變化?這是值得密切關注的。
因此,面對ISIL的攻勢,美表示將向伊政府提供軍事支援的意圖,與其説是幫助伊重建國家、防止分裂,倒不如説是借機打擊有可能威脅美國安全的極端武裝和恐怖勢力。 (俞曉秋,國際關係學者,海外網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