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景區門票調價聽證會在四川省峨眉山市舉行。參加聽證會的21名聽證代表中的20每人平均同意上調景區票價,普遍認為本次門票調整依據齊全、調價充分,有利於促進景區可持續發展,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務水準等,另外1名聽證代表也認為景區票價應該上調,但建議暫緩調整。(見9月2日《成都商報》)
聽證代表對於漲價幾十元的方案眾口一詞的贊成,讓人感到莫名詫異。追根溯源,顯然與大多數聽證代表都是本地人有很大關係。事實上,很多在外地人眼中值得一去的景區,在不少生於斯長于斯的當地人那裏都缺乏新鮮感。而且,許多景區對於本地人都有著特殊照顧,如在特定日子針對本地人推出象徵性收取門票的特惠價,或者針對本地人推出的景區月票。因此,景區票價上漲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微乎其微。更何況,景區票價上漲,可以帶來當地經濟收入的提高,當地居民有從中受益的潛在可能性。在不贊成漲價肯定不會受益,而贊成漲價有可能受益的情況下,大多由本地人組成的聽證代表對漲價的一致贊成也就不難理解。
可是,如此做法看似理性,實則是一種狹隘的“地方主義”。對於本地景區,你是潛在受益的本地人,可對於外地景區,你又是潛在受害者。既然你可以出於地方利益的小算盤之考慮贊成漲價,那麼別人同樣可以如法炮製,除非一個景區的本地人從來不去外地景區旅遊。在這種“地方主義”邏輯支配下,各地景區此起彼伏的漲價潮,會讓每個人都是潛在受害者。
近年來,一些知名景區跟風漲價,不管有沒有履行“本地人聽證”這樣的民主程式,遵從的都是這種“地方主義”邏輯。一個景區最大的收益,不是靠高昂的門票經濟支撐的,而是因景區積聚人氣帶動的當地交通、餐飲、住宿和零售等行業的發展來獲取的。2011年江西省曾舉行過一個月的景區“免費月”活動,省內各景區的門票收入雖然減少了10億元,但綜合收益卻達到了百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如此看來,如果竭力主張漲價的景區經營者是為了當地居民的利益考慮,那麼完全可以選擇更好的“不漲價聚人氣”的方式實現。如今通過景區票價上漲竭澤而漁,無疑暴露了景區經營者更多地是從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來設計票價,票價上漲的大部分收益都可能沉澱為景區經營者的福利。如此“地方主義”邏輯下的地方利益,竟成為一部分人的利益,這恐將是“地方主義”驅使下,贊成票價上漲的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