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城市化建設,並非只是貼上城市標簽,它有著實實在在的內容。
近日,河南《大河網》報道,河南濮陽西辛莊要建全國首個“村級市”,此舉引發討論熱潮,網上瞬間質疑之聲一片,很多網友跟帖表達看法。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嶸稱,“這不叫改革,這是瞎胡鬧。”
一個西辛莊村變成市看似小問題,然而,中國畢竟有60多萬個行政村。這樣的改革創新,勢必是牽一髮動全身。那麼,“村級市”到底是噱頭還是務實創新?
儘管“村級市”體制沒變,沒公務員,不設行政機關,但打破了長期以來省轄市、市轄縣、縣轄鎮等分級劃分的歷史模式,儘管不會造成管理障礙,但至少關係混亂。“村級市”的村官是村長還是市長,是市委書記還是市級支部書記,是“城市”居民,卻又是農民身份,這有點不倫不類。
西辛莊村是河南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和其他經濟發達村一樣,農村與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有學校,有醫院,有賓館,有超市,有水電氣暖,有下水管道,城市有啥咱有啥。”莫非正是因為村級經濟的快速發展,就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標新立異?富了就得一“名”驚人?
答案是否定的。像西辛莊那樣“城市有啥咱有啥”的村,在中國不是少數。早在2008年,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國內生産總值超過億元的行政村已超過8000個,其中超過百億元的村莊有11個。江蘇華西村可謂村級發展的佼鉸者、領頭羊,經濟規模遠遠超過一般的縣級市,而華西村卻沒有因為是個村而阻礙了它的發展。由此看來,“村級市”未必是農村改革的必然選擇。
農村改革創新,關鍵是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要在破解“三農”問題上做好文章,比如,破解土地制約瓶頸,提升農村産業科技含量,改革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城鎮化粗放模式,從而找到又好又快、協調科學發展的新路子,找到讓老百姓生活水準得到有效提高的“良方”。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村級市”只不過是一個空殼而已。
“村級市”是農村城市化發展的産物,儘管不能等同於撤鎮變市等城市擴張,但側面反映出一些農村的現實心態。一方面,反映出農村城市化的迫切願望,農民對城市生活條件的美好追求;另一方面,或許是為了積聚人才、資金,積聚人氣,擴大知名度。從這個意義上看,這樣的初衷,也無可厚非。
農村有農村的味道,城市有城市的優勢。清新的鄉村環境、“城裏有啥俺有啥”本身足以值得驕傲。即使貼上城市標簽,依然是個村,而作為一種新模式或改革風向標值得商榷。
改革創新,重在要有實實在的內容,而不在名頭上。只要一心一意為百姓,讓百姓過得更好,何須設立“村級市”?糾結于村與市,不如扎紮實實為百姓做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