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惡性的醫患衝突事件,讓許多人無法享受週末的輕鬆。3月23日,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患者持刀行兇,致一死三傷。遇害的實習醫生剛剛接到香港一大學的博士錄取通知……
輿論一片唏噓。罵行兇者喪心病狂者有之,嘆醫生沒有溝通技巧、不諳患者心理者有之,怨醫生已成低收入高風險職業者有之,盼醫生有尊嚴地活著者有之,憂未來病無所醫者亦有之……甚至竟有零星的叫好聲,讓行醫者更添痛楚,身心受傷。
儘管我們大力提倡醫患和諧,但醫患衝突在近年來依然時有所聞,醫患關係緊張的憂慮依然揮之難去。“醫者父母心”,中國傳統曾最受人尊敬、並與人倫至尊父母相提並論的職業,屢屢因衝突事件受傷,令人深思。
其實,不管在哪個國家,總有病重不治者、鋌而走險者,也總有缺乏溝通技巧的醫者,醫患衝突何以在今天令人震驚?這次哈爾濱被殺的醫生,和兇手並無直接接觸,受傷的醫生在替誰挨刀?
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在社會保障事業方面積累了不少欠賬,而“教育”和“醫療”就是被拖累的兩個大戶。今年,我們終於有望實現一個承諾近20年的目標——教育投入佔GDP的4%。然而,政府醫療衛生的財政投入也是一個長期低迷、至今仍未引起重視的指標。2011年,我國政府的醫療衛生支出僅佔GDP的1.35%,低於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而發達國家的政府衛生支出佔GDP比例一般為6%-8%,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2%-6%。
投入偏低,造成醫療保障水準偏低,城鄉與東西部醫療資源配置失衡,醫藥不分家帶來的“以藥養醫”、大處方等亂象,醫藥市場監管不力帶來的醫托作祟、假藥橫行……這一切恰與國民物質生活的日漸富裕形成反差。百姓在溫飽之後,健康長壽的慾望激增,求醫問藥時卻殫精竭慮。人命關天,一些非理性患者便將怨氣宣泄到了一線臨床醫生頭上。
醫務工作者的道德水準絕不會低於社會平均水準,相反大多數都是醫者仁心。對13億人而言,這是接觸最多、依賴最深、受益最大的職業之一。絕大多數醫生護士,都在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支撐著13億人的健康大業,為了治病救人,他們拿著低工資,“白加黑”地工作,承受著超乎常人想像的心理壓力,以及被一些無良同行倒出的、潑向這個職業的污泥濁水,甚至還得挨上雖然個別、卻令人痛心的無妄之刀,承受直接傷害。
醫生和患者,本該是同一戰壕的戰友,攜手迎擊共同的敵人——疾病。處於對立的兩極,只會兩敗俱傷。因此,請將手術刀對準制度之弊,請像提升教育投入一樣,為提升醫療投入而呼籲努力。
這,才是讓醫生再不挨刀的治本之策。(李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