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砸維權”背後的規則意識缺失

時間:2014-04-01 10:03   來源:北京青年報

  3月30日和31日,深圳遭遇2008年以來最強烈雷雨襲擊,深圳寶安機場受雷雨影響飛機無法正常起降,發生大面積航班延誤和取消。部分乘客情緒激動,在機場打砸。現場網友稱乘客打砸動機為吸引航空公司注意,便於索賠。

  飛機晚點的確令人煩惱,那些乘飛機的乘客,多半是為了趕時間才坐飛機。但有時,飛機晚點又似乎是一種無奈的事情,比如遇見了類似暴雨的惡劣天氣。此時,抱怨也沒有什麼用,只好耐心等待。可遺憾的是,在深圳機場,當暴雨導致飛機誤點時,人們不僅沒有等待的耐心,反而“佔領”了機場,企圖以打砸的方式引起重視。無論人們當時有多氣憤和鬱悶,在機場以暴力的方式維權,都讓人看到了規則的缺失。

  所謂規則意識並不抽象,就是人們對既定規則的遵守。雖然,大多數時候,人們會遵守規則,因為遵守規則並不需要太多成本,而且可以保證人們生活的有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規則的受益者。但是,在突發事件面前,人們的規則意識就容易模糊、缺失,就像暴雨引起了飛機誤點,儘管機場有其突發事件的處理機制和程式,但是人們的規則意識在一瞬間喪失,人們忘記了安全對於機場的重要性,忘記了自己的暴力行為將會引起的負面影響。這時,人們腦海中想的只是自己是受害者,展示霸道而蠻橫的一面。

  就算,誤點造成了乘客被怠慢,人們也應該堅持、遵守規則,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表達自己的訴求,維護自己的權益。因為,規則意識並不該僅僅體現在風平浪靜和心情平和時,規則意識更需要體現在秩序受到影響時——當社會正常的運轉面臨問題時,人們是否還能堅持內心的規則意識,一絲不茍地遵守規則?如果可以,社會秩序就不會加劇混亂,人們將在規則的約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如果不可以,則社會秩序將因為規則的不存在而徹底失序,每個人都期待別人遵守規則,但自己卻隨意破壞。這種對規則的選擇性遵守,必然將導致規則意識的虛弱,導致規則的落空。

  最終,我們看到的情形是,規則成為了一句空話。只要人們認為自己有理由,規則便可以隨意地打破。就像:紅綠燈面前,人們總是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闖紅燈;醫患糾紛時,患者總是可以找到受傷害的證據毆打醫生;權錢交易時,官員總是可以找到體面而堂皇的理由笑納別人的好意。於是,規則成為了紙面規定,人們可以選擇性遵守,或者按照自己的需要遵守,並不會有太強烈的規則意識——如果不遵守規則就會不自然。相反,他們會把自己對規則的利用和玩弄,看成是一種能力,讓自己成為規則濫用和規則逃避的受益者。這不僅是規則的悲哀,這更是社會的悲哀。當規則不被普遍遵守時,每個人都處於規則失范的危險中。

  當然,乘客的暴戾之氣也非一日養成,一時性起。人們之所以在突發事件時,想到的不是依靠規則和程式去解決問題,而是直接付諸暴力行為,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擔心自己的訴求得不到回應,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這種擔心,來自於長久的日常生活中的被怠慢,來自於其他社會層面的規則缺失。其實,飛機晚點本身就是一種規則缺失。而國內航班對於飛機晚點似乎並沒有有效的應急機制,包括機場方面的所有人都把晚點看成是一種正常的事情。如果不晚點才不正常。而飛機晚點後該怎麼辦呢?人們能想到的只是等,至於這種等背後有怎樣的時間成本,心理焦慮,沒有多少人在意,除了乘客本身。當乘客長久處於一種規則缺失時,他們會對規則有信心才怪。

  規則是社會運作的基礎秩序,沒有了規則社會必然處於無序的狀態。在規則意識明確時,人們可以相信規則,依靠規則去解決問題;而當規則意識缺失時,人們只能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夠相信的人,而不再相信規則。所以,當看到乘客因為飛機晚點而大動干戈時,要看到乘客的規則意識缺失,也要看到規則意識的整體缺失。當社會缺少規則時,人們將失去方向,也將失去安全感。這顯然是一種需要警惕的現象。(乾羽)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