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導力強、能長期管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一明確要求,是一鼓作氣抓好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收尾工作的剛性任務,也是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能不能落地、成效能不能持久的關鍵一環。
改作風不僅是一場思想上的洗禮,也是一次制度機制上的變革。教育實踐活動一開始,中央就明確提出建立健全促進黨員、幹部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制。在第一批活動中,各地各部門用制度的卡尺對違規行為進行約束,以規則的紅線為灰色地帶豎起圍墻,廢止了一些不適用的制度,制定了一批新的制度,完善了不少已有的制度。抓好第一批活動收尾工作,關鍵就是讓這些制度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加緊釋放出制度的剛性約束力。
制度設計是否科學,決定了制度的生命長度。在建章立制過程中,有沒有認真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以改革精神推進了各方面體制機制創新,強化了權力運作的制約和監督?對那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中央作出統一規定之後,各地是否結合實際進行了細化,以既治“流行病”又治“地方病”?對那些當前的突出問題和需長遠解決的問題,是否已作出制度安排,以既“堵風”又“防風”?在第一批活動的收尾階段,各地各部門要抓緊對已有制度進行梳理,著力形成整體配套、嚴密完備的制度體系,以更好體現作風建設要求,體現機關管理和幹部管理規律,體現廣大人民群眾意願。
制度建設關鍵是管用,要管用就必須務實,切合實際、便於操作。不搞那些虛頭巴腦的空泛原則,不搞一刀切的統一要求,也不搞數量上的考核統計。在收尾階段,各地各部門要著力增強制度的針對性操作性,體現問題導向、對準突出問題,不能籠而統之、大而化之;要有重點、重品質、講實效,不能一味追求數量,更不能為了好看而定制度,防止用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這樣形成的制度,才會産生實際的效力,既能直接遏制突出問題的再出現,又能從源頭上防止問題的新滋生。
“有制度不執行,比沒有制度危害還要大”。制度一經確立,就要以鐵的紀律強化執行力、約束力。對違反制度踩“紅線”、闖“雷區”的行為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杜絕“破窗效應”。制度的剛性約束力才會産生倒逼機制,遏制和根治作風之弊、行為之垢,助力清風正氣的養成。各級領導幹部要當好守規的帶頭人、執規的鐵面人,用對制度的敬畏與遵從強化人們的規則意識,用不折不扣的執行樹立制度威信、發揮制度威力。
作風問題具有反覆性、頑固性,“四風”問題往往是沉疴積弊,很難畢其功於一役。避免抓一抓有好轉、松一松就反彈的現象,需要發揮制度的剛性約束,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從源頭上防止不正之風。讓已經形成的制度科學有效運轉起來,産生密切聯繫群眾、弘揚優良作風的長效驅動力,我們就必定能凝聚奮力前行的強大正能量,把改革大業不斷推向前進。(人民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