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腿新聞”是“爛尾新聞”的孿生兄弟

時間:2013-10-23 12: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國資委紀委書記強衛東近日做客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時通報了中國鐵建超8億元業務招待費的檢查情況:確實存在發票開具不規範、報銷程式不嚴格、會計科目使用不當等一些問題,通報批評57人,黨紀政紀處分8人,移送司法機關1人。至此,中國鐵建“天價招待費”檢查告一段落,但民眾繼續追問,這8億元究竟花在了哪兒?招待了誰?又是哪些程式出了錯?

  應該説,調查這些錢花在了哪、招待了誰,追問審批和報銷的程式,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兒,也是給公眾一個完整交代的應有之義。既然這8億元的招待費有問題,那麼那些被招待的人就是花了不該花的錢、吃了不該吃的飯,“問題招待費”對應著“問題招待者”,必然也對應著很多“問題被招待者”。一條關於此事完整的調查處理的新聞應該包括對“招待了誰”的追蹤。可是,這些在調查中看不到。

  公眾對那些看得見的“爛尾新聞”深惡痛絕,很多事件過了熱點階段之後,就沒了後續與下文,當事人是否受到處理?問題是否得到解決?違法政策有沒有取消?在事件被新的熱點遮蓋之後,就成了無人過問的爛尾。因為有這種爛尾現象,不少官員都學會了一個輿論應對技巧,就是“熬”和“等”。

  他們知道,一般事情的熱點週期也就是三四天,等硬著頭皮熬過了熱點,“等”到有了新的熱點,輿論就會遺忘。因此,輿論中沉澱下很多有頭無尾、有始無終的“爛尾新聞”。其實,不僅有這種沒有結果的“爛尾新聞”,還有很多一開始就不完整的“斷腿新聞”。

  中國鐵建天價招待費就屬於典型的“斷腿新聞”,只説8億招待費有問題,可公眾最關心的是,到底是哪些人享用了這天價盛宴?這還是一個謎,仿佛這8億元都人間蒸發了。這是看得見的斷腿。

  前段時間張曙光受審,關於其2000萬元運作院士增選的事,也是一條“斷腿新聞”。此前,張曙光供稱向戈建鳴、王建新、陳丙玉3個老闆索賄2300萬元,均為參評院士“需要花錢”。張曙光共索賄受賄4755萬餘元,為了參評中科院院士,先後投入2300多萬元。自然而然的完整新聞應該是,這2300多萬到底花在了哪?哪些人收了張曙光的錢?可人們在調查和新聞中看不到,成為一個謎。

  媒體經常報道一些落馬的貪官,為了跑官要官上下打點花了多少錢,受賄是為了行賄。可在媒體報道的新聞中,我們常常只能看到買官者的身影,而看不到賣官者的身影。到底那些落馬的貪官是向誰買的官,賣方是誰?也都是謎。一個巴掌拍不響,沒有賣方哪有買方?新聞顯然是斷腿的。

  法官嫖娼被曝光,順理成章的追問是,這錢誰埋單,誰是行賄者?可從新聞中看不到行賄者的身影。官員落馬後被當成落水狗一樣痛打,被媒體批得一無是處,被官方批得體無完膚,可是,這樣一個壞人,是經過怎樣的程式、被誰選拔到這樣重要的崗位上的?提拔者是否要承擔失察之責?沒人回應這樣的問題。這些不完整的新聞,只能靠公眾用想像去猜。

  不符合新聞規律的“斷腿新聞”和“爛尾新聞”,其實本質上並無差別,都是權力對新聞的戲弄。不是媒體人的失職,而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阻礙著完整新聞事實的展現,公眾的知情權在斷腿和爛尾中大打折扣。

  新聞為什麼斷腿?跟新聞被爛尾的原因是一樣的,在於問責制的不給力。很多時候,問責並沒有被真正啟動起來,問責只是媒體緊盯下的被動問責,媒體熱點一過自然就沒有力量去驅動問責了;只是長官意志主導下的情緒問責,權力操縱下的有限問責,糊弄輿論掩人耳目的虛假問責。問責制是斷腿的,無人寄望這樣的新聞不斷腿不爛尾。(曹林)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