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需要一種自信和自為

時間:2012-10-17 14:27   來源:東方網

  莫言獲獎,舉國歡呼、世界注目。在一片歡呼聲中,莫言很冷靜,知道能夠獲獎的在中國還有許多和他一樣優秀的作家;在一片歡呼聲中,學者很冷靜,知道能夠獲獎既是莫言的光榮也是中國文學的希望;在一片歡呼聲中,媒體有的也很冷靜,知道能夠獲獎説明權威的西方價值觀也在關注中國的同時、試圖給中國文學創作乃至中國文化走勢“提供”一個導向、一種趣味、一項選擇……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要自信、更要自為!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首先是自信。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我們的祖先和前輩,為後代、更為世界文化提供了一種可能難以有人超越的貢獻,提供了一個可以供不同國度人們生活、工作的範本。如果要説“普世價值觀”,我們在那時就已經注意打造了。比如,孔子的教育學“有教無類”思想、政治學“為人以正”思想、人際學“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思想,等等。中國的古典名著,尤其是《紅樓夢》、《西遊記》等小説,前者以家族的盛衰和寶黛愛情的情感綿延出色地描寫了人性的跌宕起伏,這種手法、這種藝術、這種眼光,放在今天還是包括很多諾獎獲得者在內的優秀作家難以比擬的!後者以作家天才般的想像力虛構了一個對比、動蕩和變幻的世界,取經尚法、學習過程、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是非曲折、真假善醜,都浸染筆下、盡情謳歌、盡力鞭打,這個目的、這個範式、這個雋永,就是今天也是包括在世界文學舞臺上的很多著名作家望塵莫及的!

  上世紀三十年代,梅蘭芳先生就秉承這樣的宗旨,把京劇藝術、把中國文化的精粹送到了美國,送到了紐約,送進了西方人只知“言必稱希臘”的片面的、狹隘的內心世界,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到八十年代,我們北京人藝的《茶館》到了德國,讓一向傲慢的德國人,對來自的中國話劇藝術豎起了大拇指……

  在自信的基礎上,就是自為了。因為,我們不是為自信而自信;因為,我們不是為展現而展現;因為,我們不是為別人而演出、而渲染、而鼓舞。正是堅持這樣的原則,我們的自為非常重要。

  這個重要的理由在於:一是,我們的綜合國力讓世界震驚,我們的文化卻還不為世界更多人了解,尤其是那些所謂主流、主導、主持世界的評論官們,期待他們去預測和把握中國文化的發展趨勢,無疑是徒勞的,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預測和把握它的前進脈搏。二是,我們的自為還在於政府和民間要有默契、要有配合、要有戰略和策略的眼光和手法。政府可以在文本中確立宏觀、長期的目標;民間可以在即興中確立微觀、近期的目標,並以此豎立自信和自為的信心、計劃。三是,我們的作家、藝術家要明確:雖然獲獎可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甚至可以帶來鉅額的商業利潤,但是,我們寫作和創作,決不能僅為了評獎和商業;而是為了傳承文化、為了慰籍心靈。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