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作者:劉鳳義(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衝擊。如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是一道新的世界性難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次疫情也是百年不遇,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兩年多來,我們克服疫情影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效,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科學把握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
堅持黨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國共産黨的百年奮鬥證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國之所以能夠以最快速度、最小代價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疫情暴發之初,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加強對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鮮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強調的:“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也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因為中國共産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在2020年中國農曆新年第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對加強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分類指導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之後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因時因勢制定重大戰略策略,推動防控工作由應急性超常規防控向常態化防控轉變,提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黨中央明確要求“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使黨中央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時間實施集中統一領導,領導組織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大會戰,明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總目標,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形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彰顯了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病毒突襲而至,疫情來勢洶洶,黨中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使各種資源和力量迅速有序匯集。用10多天時間在武漢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大規模改建16座方艙醫院、迅速開闢600多個集中隔離點,19個省區市對口幫扶除武漢以外的16個市州,最優秀的人員、最急需的資源、最先進的設備千里馳援,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醫療資源和物資供應從緊缺向動態平衡的跨越式提升。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迅速形成統一指揮、全面部署、立體防控的戰略佈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積蔓延,有力改變了病毒傳播的危險進程,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為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外歷史上,大疫大災往往導致社會失序,社會失序又使抗疫抗災雪上加霜。”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社會面安全穩定工作穩步推進,妥善處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維護醫療秩序、市場秩序等,嚴厲打擊涉疫違法犯罪,加強群眾心理疏導和干預。這些都為做好疫情防控、有序復工復産等創造了良好條件。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領導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得到人民群眾支援和擁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
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在重大疫情面前,我們一開始就鮮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調集一切資源,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一位患者,堅決遏制疫情蔓延。”正是因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我們在抗擊疫情中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為突出任務來抓,調集最優秀的人員、最急需的資源、最先進的設備全力以赴投入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最大程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疫情防控中切實保障基本民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要做好生活必需品生産供應工作,嚴格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切實抓好主副食品生産、流通、供應組織。我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保持生産生活平穩有序,全力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要求密切關注疫情對市場供求的影響,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調度,防止物價過快上漲,保持疫情期間基本民生服務不斷檔;要求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對因疫情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等群體,要加強走訪探視和必要幫助;等等。切實保障基本民生,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了物質保障,也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明確立場。無論是做好疫情防控還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都需要各種資源投入。科學統籌兩方面的資源投入,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在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把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實踐證明,我國堅持統籌的思路,不僅能有效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且成為疫情發生以來全球首個恢復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躍升。總的來看,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世界領先,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堅持在統籌中探索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
如何處理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抗擊疫情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尋求最優路徑。
疫情發生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繫、相互影響,必須堅持在防控中發展、在發展中防控,以辯證思維處理好突出重點與統籌兼顧、當前與長遠、危與機、常與變的關係。需要看到,沒有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社會發展也就無從談起。但是,如果經濟社會發展長時間停擺,疫情防控、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會失去物質保障。因此,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有兩條戰線,一條是疫情防控第一線,另一條就是科研和物資生産,兩條戰線要相互配合、並肩作戰。
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針對疫情特點,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準確分析把握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確保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體體現在準確把握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特別嚴重的地區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疫情防控實際,制定不同區域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策略,“要按照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原則,以縣域為單元,確定不同縣域風險等級,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低風險地區要儘快將防控策略調整到外防輸入上來,全面恢復生産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産;高風險地區要繼續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要細化各項預案,等疫情形勢進一步穩固後,在加強防控的前提下,採取差異化策略,適時啟動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條件的復工復産”。
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探索疫情防控戰略策略。我們提出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立足地區特點和疫情形勢因應施策,加強分類指導;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準,不斷優化疫情防控舉措,加強疫苗、快速檢測試劑和藥物研發等科技攻關,使防控工作更有針對性。今年以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發生新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採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推動暢通經濟迴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疫情態勢不斷推出和調整暢通經濟迴圈的政策措施,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精準到位、持續發力。在生産領域,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大力推動復工復産;針對各類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精準施策,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打通堵點,努力暢通運輸通道和物流配送,助力産業鏈運轉。在流通領域,根據疫情情況調整生産要素和商品流通的相關政策,既打通流通的大動脈,也清理流通中的毛細血管。今年,為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國務院印發《紮實穩住經濟的所有政策措施》,要求各部門按照通知提出的6方面33項具體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對本部門本領域本行業的工作進行再部署再推動再落實。這些都有利於有針對性地進一步暢通經濟迴圈。
堅持在高品質發展中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高品質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探索在高品質發展中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路徑。
發揮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鬥爭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縱觀人類發展史,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對此,需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投入,加快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持續加大重大疫病防治經費投入,加快補齊我國在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衛生、醫療設備等領域的短板。同時,要深化科研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型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科研隊伍,為他們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在實踐中注重協調發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協調的過程。在實踐中,我們需實現多個層面和領域的協調,要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協調,不能顧此失彼;要在疫情防控中堅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不能各自為戰;要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協調問題,推動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良性迴圈,打通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迴圈;等等。
深化對綠色發展的認識。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只有更好平衡人與自然的關係,維護生態系統平衡,才能守護人類健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次疫情防控使我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在這方面,要進一步深化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規律性認識,全面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需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特別是要抓住産業結構調整這個關鍵,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需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這既是增加優質生態産品供給的必然要求,也是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帶來不利影響的重要手段。需堅持系統觀念,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堅持開放發展。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疫情給我們帶來一系列深刻啟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恢復經濟,都要走團結合作之路,都應堅持多邊主義”“促進互聯互通、堅持開放包容,是應對全球性危機和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需要看到,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這樣的重大突發事件不會是最後一次,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還會不斷帶來新的考驗。面向未來,我們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加強國際衛生交流合作,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全球平衡、協調、包容發展。
進一步推動共用發展。公共衛生服務是重要的公共産品,具有共用屬性。如果疾病控制不力、傳染病流行,不僅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會受到重大影響,而且社會會付出沉重代價。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放眼長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針對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表明,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與應急管理體系,總體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對此,需在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監測預警和應急反應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完善公共衛生法律法規等方面切實發力,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範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墻,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前提。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在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過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顯。唯有團結協作、攜手應對,國際社會才能戰勝疫情,維護人類共同家園。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始終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呼籲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密切同世界衛生組織和相關國家的友好合作,主動同國際社會分享疫情和病毒資訊、抗疫經驗做法,毫無保留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防控、治療經驗,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向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和技術援助,堅決維護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堅決維護世界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彌合“免疫鴻溝”。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苗應該成為全球公共産品。當前,疫苗接種不平衡問題更加突出,我們要摒棄“疫苗民族主義”,解決好疫苗産能和分配問題,增強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對此,中國呼籲各方堅持多邊主義,團結抗擊疫情,確保疫苗、診斷試劑等公共産品公平可及,確保疫情大流行防範與應對機制可持續,加強衛生體系建設,保障衛生人力資源,促進全民健康覆蓋,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要堅持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産品的屬性,確保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中國已經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1億劑疫苗;中國將繼續向非洲、東盟分別援助6億劑、1.5億劑疫苗,為彌合“免疫鴻溝”作出積極努力。
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高品質發展。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新冠肺炎疫情對過去10年全球減貧成果造成重大衝擊,復蘇不均衡加劇全球不平等,南北鴻溝持續擴大。人類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各大經濟板塊歷史上首次同時遭受重創,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運作受阻,貿易和投資活動持續低迷,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仍然很不穩定,前景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把握當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支援,推動世界經濟早日走出危機陰影,更要放眼未來,下決心推動世界經濟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使世界經濟走上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我們主張,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促進發展、保障民生置於突出位置,實施政策、採取措施、開展行動都要把是否有利於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關注發展中國家緊迫需求,圍繞減貧、糧食安全、發展籌資、工業化等重點領域推進務實合作,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同時,還要利用好疫情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強科技創新合作,營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共同實現更高品質、更具韌性的發展。
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加強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人類終將戰勝疫情,但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對人類來説不會是最後一次,要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公共衛生安全治理體系,形成應對疫情的強大合力。需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速度,建立全球和地區防疫物資儲備中心,全面評估全球應對疫情工作,總結經驗,彌補不足;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踐行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動員全球資源,應對全球挑戰,促進全球發展,處理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