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2022-09-22 08:21: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田守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近10年來,全國2895個縣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99.8%的中小學校辦學條件達到“20條”底線要求,已形成城鄉義務教育均衡和一體化發展新局面。近日,中宣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成效,令人振奮。

  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0.72萬所,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58億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4%,我國義務教育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在歷史性地實現“有學上”的基礎之上,我國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上好學”的美好期盼。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意味著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這不僅關係到建設教育強國,亦對實現民族復興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將繼續把義務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持續鞏固義務教育保障和縣域基本均衡成果,重點縮小區域、城鄉、校際、群體教育差距,確保到2035年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

  與“基本均衡”側重基本辦學條件“硬體”相比,“優質均衡”更強調“硬體”“軟體”兩手同時抓,兩手都要硬。“優質均衡”在延續“基本均衡”的基本做法基礎上,評估標準明顯提升,也更加重視教育品質,尤其更加關注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程度,要求社會認可度達到85%以上。建設並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是“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體現和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義務教育已經實現整體跨越式提升,但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依舊凸顯。如何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公平程度和辦學品質,加快實現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的轉變,更好回應千家萬戶“上好學”的熱切期望?這需要我們從實際出發,或可從以下幾方面發力。

  首先,以完善制度安排為基石,支撐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取得更顯著的實質性進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教育資源在我國城鄉、區域、校際、群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各地區特別是中部和西部地區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工作,會面臨錯綜複雜的局勢。為此,要從制度上保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實現和優質均衡義務教育的發展。

  其次,進一步明確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目標相關的法規制度: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法律界定、國家和地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規劃,以及發展成效評價制度、實施保障制度等內容。從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出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配套制度體系,進一步厘清學區制、集團化辦學等各項改革措施的功能定位、改革路徑與發展導向等,為部分改革進入瓶頸期的地區提供指導。緊抓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契機,結合未來人口變化趨勢,適時提高學校建設標準,適度擴大義務教育服務內容,不斷提高義務教育服務供給水準。

  再次,以更加積極的財政及其他關鍵領域政策為後盾,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2017年,教育部印發《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提出了7項資源配置指標和15項政府保障程度指標。這或將引導中西部地區樹立科學理念,加大教育投入,加強統籌管理,提高地方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所需的財政治理能力。此外,還需不斷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同時推動教育經費使用結構重心從硬體設施建設向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師隊伍建設等轉移,從專項分散投入向以學校為單位整體投入轉移,推動區域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品質整體提升。

  最後,以教育數字化轉型為動力,驅動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共用水準再上新臺階。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開放共用,能夠催生更加公平、更高品質、更有效率的教育生態。國家“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推進學校資源數字化,擴大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輻射覆蓋範圍。今年7月,國家智慧教育平臺2.0正式開通上線,進一步豐富了優質教育供給。這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均為地方破解義務教育改革難題、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品質提供了方向指引,拓展了發展空間。充分把握數字化轉型機遇,利用現代資訊技術推動教育形態變革,必將為教育改革注入新動能,進而推動實現縣域、校際優質資源共用,不斷提高優質教育資源均衡水準,讓更多孩子同時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願景成為現實。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