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作者:夏錦文(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高品質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且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將對推動高品質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我們一定要抓住先機、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作出戰略部署,形成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就“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提出多方面具體要求和任務。我們要深刻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時與勢,做好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建設,以數字經濟賦能高品質發展。
為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很多地區也陸續出臺相關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積極謀劃、努力做好“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兩篇大文章,取得明顯成效。今年以來,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衝突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但總的來看我國經濟運作仍頂住壓力、延續恢復態勢。其中,數字經濟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數字産業化增長動能強勁。上半年,我國數字經濟全面提速、規模提升,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電子資訊製造業、軟體業、通信業和網際網路收入總規模突破10萬億元。數字産業的企業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進入較高景氣區間,産能利用率明顯提高,投資同比增速較高,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電腦及辦公設備製造業等主要數字産業投資增速均高於20%,企業預期和信心不斷增強。
産業數字化發展潛力彰顯。雖然受到疫情等外部因素衝擊,但數字技術對傳統産業的變革與賦能並未中斷,而且還進一步推動創新迭代與提速。一方面,線上消費持續升級。直播購物、線上教育、網路問診、遠端辦公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約25.9%,高於上年同期。特別是隨著線上線下不斷融合發展,多樣化、便利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得到及時響應,居民消費體驗感、滿意度持續提高。另一方面,工業數字化水準不斷提升。工業網際網路成為推動産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目前,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已應用於45個國民經濟大類,涵蓋研發設計、生産製造、行銷服務等各環節,産業規模超萬億元。“5G+工業網際網路”512工程縱深推進,“智改數轉”步伐加快,傳統産業正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方向延伸拓展。
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把握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方向,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産業數字化,利用網際網路新技術對傳統産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健全數字經濟産業生態圈,加快完善制度基礎。在政策設計上要對數字硬體研發和生産、數字內容和軟體平臺建設實行分類支援,不斷提升篩選、支援、考核的科學性、合理性。加大數字經濟投資力度,加強對企業研發支援。同時,還要著力完善下游應用商業生態。數字經濟的競爭不僅是技術、裝備之間的競爭,更是包括內容、軟體等在內的商業生態的競爭。應加大對內容、軟體的孵化和支援力度,加強內容、軟體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以此提升數字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穩步推進企業“智改數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具有一定的行業異質性,應先易後難、分步驟推進,可以在電子設備製造、裝備製造、鋼鐵、採礦、電力等行業以及遠端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柔性生産製造、設備故障診斷、無人智慧巡檢等典型應用場景先行探索。重點是要解決兩方面問題。其一,成本問題。企業“智改數轉”短期投入大、産出小,相關部門應主動參與指導生産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頂層設計、分步推進,同時鼓勵生産企業與設備企業、平臺企業等共同探索共用式運營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實現短期成本分攤、長期收益共用。其二,安全問題。在順應世界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前提下,我國應進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統一安全標準,探索建立健全數據共用與保護制度,不斷優化數字經濟安全發展的頂層設計。
支援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數字經濟專業性較強,技術更新、産業業態模式迭代速度快。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除了要加強相關培訓、加大社會普及宣傳力度外,更要從企業成長的一般規律入手,支援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構建中小企業全生命週期創業創新支援機制,制定中小企業創新研究、技術轉移、創業合作等扶持計劃,通過鼓勵兼併重組、融資支援等推動中小企業創新成果、技術成果産業化。
統籌數字經濟發展與區域協調發展
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並形成能夠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源。在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同時,應加強統籌、系統謀劃、科學定位,實現更高品質、更高水準的區域協調發展。
促進數字經濟區域間差異化定位。一方面是政策層面的細化。各地應在已有相關政策基礎上,對制約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産業生態培育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提出更清晰的策略思路和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是領域層面的差異化。數字經濟涉及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每個領域亦包含多個細分環節,各地應立足現有産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在各領域之間及領域內部找準主攻方向,實現錯位發展,通過各地的單點突破實現區域的整體提升。
統籌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要儘快打造完善的硬體基礎設施體系。對於存儲和算力等功能類數字基礎設施,要加強不同區域統籌佈局。“東數西算”工程通過構建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路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佈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要加快在全國一體化佈局並打造協同高效的基礎設施集群。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協同的制度基礎體系。一些先發地區要率先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數字經濟規範發展、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等方面探索構建協同發展機制,特別是儘快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地區的協同監管機制。
加快構建統一的數字政府平臺。按照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打破數據孤島和壟斷,既可以減少資訊不對稱,提升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要素配置的效率,又有利於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降低要素配置的交易成本,還便於數據管理和運用,提高數據品質,豐富數據産品,促進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可從一些區域率先開始探索並逐步向全國推廣,建立統一安全的政務雲平臺、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及大數據中心,打造一網通辦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數字政府服務管理政策規範和整體運作機制,實現政務服務全流程再造並構建高效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同時,不斷提升政府數字化監管能力,積極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