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就業”這件“天大的事” 夯實民生之本
【兩會熱評】
新聞背景: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記者會。李克強指出,就業對一個國家、對一個家庭可以説都是天大的事。所以今年我們在制定宏觀政策的時候,依然堅持就業優先的政策,我們繼續推動“六穩”、落實“六保”,還是把就業放在首位。
搞活企業,才能穩定就業
穩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關係著千家萬戶,與社會穩定休戚相關。須精準施策,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強化,努力穩定現有就業,積極提升新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市場主體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是保就業的載體、保民生的基礎。而保市場主體的重點是保企業,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最大程度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
對中小微企業來説,“用工難”往往與融資難、産業鏈配套難等問題相伴而生。統籌考慮減輕企業負擔,就要減負、穩崗、擴就業三管齊下。要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痛點堵點問題,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政府權力做“減法”、監管力度做“加法”、優化服務做“乘法”上下功夫。搞活企業,才能穩定就業。
化解靈活就業人士的痛點
靈活就業現象的普遍存在,對於個體來説,顯然是利弊共存的。利好的一面,是個體多了一份謀生甚至改變命運的機會。比如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崗位,因為入職門檻低,很多過去沒有一技之長的人,也能通過努力獲得可靠的收入。而其弊端在於,相對於更穩定的企業崗位,這些崗位在風險保障、養老保障等層面,存在明顯的不足。
在養老等更長遠的利益保障層面,光靠企業是不現實的。目前靈活就業人士也可以自己繳社保,可是跨省轉移接續等方面,存在客觀的制度障礙。只有儘快消除這些障礙,才能給勞動者和企業更多選擇空間。【詳細】
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兩億多人,這充分體現了市場的力量。2021年城鎮新增勞動力約為1400萬人,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新增城鎮就業目標是1100萬人以上,要爭取在實際執行中再多增一些崗位。在發揮好各類市場主體吸納就業、促進就業作用的同時,政府要在醫療、教育、養老、勞動保護等社會保障方面下更大功夫,引導形成良好機制,同時依法加強監督執法。
期待更多創新舉措
解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問題,需要進行制度創新,需要通過實踐探索新的破解方案。
事實上,這一努力一直在推進。國家有關部門立足頂層設計,持續深入研究對現行勞動法律法規的法條含義的完善,在大學、科研院所設立專項課題,從國際比較和國內實踐提取有益經驗,形成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這些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構建法律保護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勇於創新,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針對社保困境,有的地方通過在老制度中增減新內容,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職工社會保險,暫時解決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社保難題。與此同時,一些地方的司法部門和工會組織也圍繞職責定位,創新工作思路,助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困境的破解。比如,針對勞動關係認定難問題,一些地方的司法部門在認定標準上強化實質要件、弱化形式合規,以判例形式,為部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有效的司法保護。
期待更多地方涌現出更多有效的創新舉措,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蹚出新路,同時助力相關行業的數字化發展。
微言大義:
@好友小高啊:去年的畢業生,今年都還沒落實工作。
@從夫_允宇百里:身邊不少選擇靈活就業的,有創業的,有自由辦公的,選擇自己的事業方向都挺好,就是社保是個問題。
@比彭于晏還帥的男朋友:不能讓勞動者沒有保障!
@綠色甜香芋:我也關心社保問題。
@芷寧棕櫚:看到“應該給他社保補貼”,有種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孩子終於有人疼愛了的感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就業乃民生之本、發展之基,已連續三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處於“優先級”。充分落實就業優先政策,解決市場主體的痛點、堵點,破解勞動者權益保護困境,讓所有就業人口都能夠擁有拼搏的機會和舞臺,這將最大程度激活勞動力價值,為經濟高品質發展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