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經濟大家談 | 如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2021-03-13 10:52:00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資訊資料館館長,教授、博導 崔友平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新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必須完整、準確、全面理解和貫徹,著力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以新發展階段為依據。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更加精準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舉措要更加精準務實,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真正實現高品質發展。

  在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形勢正發生著重要變化。經濟增長模式發生深刻轉變:一方面,以大量要素投入為基礎的增長不可持續,經濟的驅動力向全要素生産率傾斜;另一方面,消費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新的戰略機遇正在出現,當前,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産業的數字化轉型以及為之提供基礎設施的新基建,將帶來全要素生産率提升的巨大空間;正在經歷的産業結構巨大變遷與城鎮化過程中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將産生新的龐大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等等。在此大背景下,我們黨重視和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順應時勢。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以新發展格局為前提。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習近平總書記依據國內國際形勢變化提出的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作為一個人口眾多和超大市場規模的社會主義大國要實現現代化,尤其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就必須立足自身,把國內大迴圈暢通起來。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已經從“兩頭在外”的出口依賴轉向以國內投資,特別是消費拉動為主,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內需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進出口占GDP比重隨經濟發展而下降,是大國經濟發展的規律。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迴圈的暢通無阻。在國民經濟的四個環節即生産、分配、流通和消費中,生産環節依然具有先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然是國內大迴圈暢通的核心,仍然是改革的主線,要繼續通過供給創造需求實現更高水準上的動態平衡。在實踐中,一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二要使協調成為內生特點。三要使綠色成為普遍形態。四要實行高水準對外開放。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就要堅持共同富裕,在實踐中就要該保障的必須保障,該傾斜的必須傾斜,該促進的要堅定不移地促進。為實現共同富裕,我們要下大力氣解決各類差距(城鄉、地區、收入)問題,統籌做好就業、教育、住房、收入、分配、養老、社保、優扶、醫療等各方面工作,通過發展和加強保障轉移支付來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向城鄉困難群眾傾斜,向基層、農村傾斜,向欠發達地區傾斜,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改革從未停止,永遠在路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四梁八柱基本確立,現在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調整改革重點,把著力點放到籌劃精準施策、加強系統整合、綜合全面發力上來。要在已有改革成效基礎上,圍繞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精準出臺系列改革方案,制定完善系統的制度體系。在這樣一個明確的改革導向下,我們要統籌兩個大局、統籌“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當前形勢下尤其要提高警惕,防止“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發生。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加強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就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在推動發展上,加強黨的領導,發展就擁有了強大的政治優勢、理論優勢、制度優勢和文化優勢。在新發展階段,國際國內形勢複雜多變,我國全面現代化建設任務艱巨。為此,要加強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貫徹新發展理念要求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切實建立起一整套有效、可操作的黨領導經濟、調控發展的體制機制。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注重協同發力、形成合力。新發展理念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在貫徹落實中要注重協同發力、形成合力。要堅持創新發展,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為發展增添新動能;堅持協調發展,自覺主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堅持綠色生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伴;堅持開放,與世界命運與共,實現更深層次的內外聯動,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國內大迴圈創造良好國際環境;堅持公平共用,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把經濟社會的“蛋糕”做大、切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