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市場這個長期以來不被認可的經濟晴雨錶功能,事實上是存在的,只是由於制度缺陷,導致了該功能的變形與失真。繼前一日跳水跌破2240點後,26日,滬指再度下跌以2222.07點收盤。滬指跌回10年前點位的走勢,傳遞了這樣的訊號:經濟下行的風險近在眼前。
觀察當日股市,煤炭有色水泥板塊的下跌,就是週期性行業的變臉,顯然,這些行業對經濟下滑的影響較大。
投資者的悲觀預期,源於實體經濟已陷內外交困之中。其中,歐元區債務問題引發的經濟危機,顯然難以明確轉向。日前,德國、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領導人宣佈,將在本週舉行的峰會上推出規模為1300億歐元的促增長計劃,以扶持歐元區週邊成員國經濟增長,這一規模佔歐盟國內生産總值的1%。連一向強調緊縮的德國政府都為之妥協,轉而支援經濟刺激計劃,説明解決歐洲危機的選項非常有限。而就在25日,美國眾多公司發佈營收預警,不僅股市前景陰影難散,而且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進一步加劇。與此同時,國際油價跌破80美元,出現了去年10月6日以來的最低水準;煤炭價格單周暴跌逾3%,有機構認為目前的跌幅已經直逼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
國際環境的差強人意,大宗商品價格創新低,不是影響市場的全部因素,更大的問題還在於國內面臨經濟通縮的風險。匯豐6月PMI各項數據表明,國內經濟通縮風險加大,尤其是中小企業經營狀況不樂觀,市場所期待的二季度經濟見底或許難以如約而至。雖然宏觀調控政策給予了市場一定信心,但是這個進一步改善的空間有限。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資訊,目前12個省級單位請示或公佈的企業工資指導線,大部分漲幅比上一年下調。工資指導線僅有指導意義,其增幅回落證明今年整體工資增長面臨壓力,經濟減速就是主因。
在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會議要求“著力擴大內需”,即完善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抓緊落實擴大節能産品惠民工程實施範圍;推進“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按期實施,啟動重大項目和梳理在建續建項目;穩定和完善出口政策,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我們注意到,在穩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只是行文上排在第一位,投資其實被再次放到了重要位置。
國務院部署的所有穩增長政策措施,意在促進“三駕馬車”的協調拉動,而消費、投資、出口一個不能少,“穩增長”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第一要務的決心表露無遺。儘管如此,讓“穩增長”成為壓倒一切的重中之重,卻需要小心行事,因為比起穩定增長來,通過結構調整實現好的品質更重要。正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所説:若一味強調“穩增長”,忽略“調結構”的重要性,只會適得其反。他認為,“中國目前出現的經濟增速下滑源於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所暴露出來的經濟結構缺陷直到現在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許小年就此指出:若短期內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來拉動內需,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為未來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增加更多的困難。
目前,貨幣政策開始預調微調,財稅政策逐漸兌現,“穩增長”已有實質性推進,然而,“調結構”所關聯的市場經濟體制的繼續改革舉步維艱,企業成長所需要的營商環境沒有變好。也許,在經濟減速創造的機遇面前,優先“調結構”才有“穩增長”。(評論員 趙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