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聚焦)錯綜複雜因素阻礙中國技術公司進入美國市場
新華網北京10月10日電 (記者 王建華 任沁沁 王曉潔)美國國會關於“威脅國家安全”的報告不僅重創了世界級通訊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在美業務前景,而且實際上也嚇阻著幾乎所有中國高技術類公司莫入美國市場以獲取商業利潤和提升國際競爭力。
更糟糕的是,美國國會這份駭人聽聞的報告很可能會損害中國高技術公司的國際形象,並很可能被其他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仿傚,以類似的理由和藉口阻撓中國高技術公司進入本國市場開展業務。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本週一發表報告指控華為和中興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並建議排除使用華為和中興的通訊設備及零件以及禁止涉及華為和中興的並購活動,甚至還敦促進行相關立法。
透過這份充斥主觀猜忌、缺乏事實依據的報告以及打著老牌情報機構烙印的敵意觀點,人們應該看到其背後瀰漫的、錯綜複雜的、可隨意組合利用的因素,共同構築了阻撓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中國高技術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的堅固壁壘,以阻止它們發展壯大,而無論它們姓“公”還是姓“私”。
“威脅或危害國家安全”是美國政治阻撓中國高技術公司的最厲害武器,它可以堂而皇之地不顧自己“自由市場規則”的一貫標榜,並可以引起其國內共鳴,因為其多年苦心經營的“中國威脅論”在美國頗具市場人氣,亦因為美國自己擁有以出口技術産品後門程式攻擊別國來維護地區和全球利益的隱秘實踐紀錄。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些美國政客自然不會放過以“威脅或危害國家安全”為由“醜化”中國、阻撓中國高技術公司的機會。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美國都能以種種藉口指責其“受中國政府的操控”。
實際上,近幾年華為在美業務已經受到“威脅或危害國家安全”指控的嚴重干擾,成為這種政治攻擊的犧牲品。例如,2007年華為聯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貝恩資本競購網路公司3Com Corp的夭折,2010年華為收購伺服器技術公司3Leaf Systems交易的流産,2010年華為收購摩托羅拉無線網路業務的泡湯。
意識形態和社會觀念的迥異是美國政客阻撓中國高技術公司的另一大利用工具,而且揮舞起來也頗具威力和效力。蘇州大學商學院特聘教授董潔林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與中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同,美國政府和社會一直信奉“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冷戰對峙已久,且在社會民眾眼中也是水火不容。
董潔林説,無論是産權結構還是公司治理,中國國有企業在美國民眾眼中都是另一個世界的“奇怪物種”,混雜著一些美國政客和社會精英所指責的“共産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的影子,不論事實是否如此,這個印象已然是根深蒂固的,難以在短時期內改變,這種懷疑的眼神也讓中國私營企業連帶受害。
貿易保護也是美國阻撓中國高技術公司的慣用伎倆,而由於關乎本國産業發展和就業機會創造,也常常會獲得較廣泛的國內支援。如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度發展,全球産業分工分佈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高技術及其産品更加成為美國經濟的安身立命之本。近些年,美國已頻頻對中國技術含量較高的出口産品採取“雙反”措施。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表示,華為和中興在美業務能夠較快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兩家企業的競爭力強大,而在美國政客看來,這對美國相關産業構成了嚴重威脅,必須加以遏止。
另外,華為和中興正在日益崛起為國際競爭力強大的跨國公司,其中,華為70%的利潤來自海外市場,在美國政客看來,也必須採取措施遏止它們的擴張和壯大,以使美國公司的國際市場份額免受蠶食。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亦表示,2012大選之年,美國政治生態正在惡化,經濟問題政治化,國內問題國際化,簡單問題複雜化是其特點,而用貿易保護來拉取選票,是候選人屢試不爽的手段。
她説,無數事實已表明,美國不願看到中國快速崛起,遏制中國的戰略是既定的,而阻撓中國高技術發展是重要一環,它一方面限制對華出口高技術産品,一方面以種種方式阻撓中國本土高技術公司的發展,而無論中國高技術公司能夠做到多麼地管理透明。(參與采寫記者 涂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