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産能過剩仍在生産 企業陷入"進退兩難"

時間:2012-09-10 09:23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鋼鐵業因産能過剩為業界所詬病,如何讓中國的鋼鐵業"瘦身"順利度過寒冬,成了近來熱議的話題。然而一些鋼鐵企業卻並沒有減産或者停産的打算,有數據表明,鋼鐵業的利潤已經到了每噸只賺1.68元的地步,但是卻仍然擋不住粗鋼産能邁過9億噸大關的腳步。

  在鋼鐵行業工作20多年的楊先生説,今年自己所在的企業儘管1-8月勉強盈利,但9月份虧損難逃。

  楊先生:現在鋼材價格降的太快,尤其是到9月份,像螺紋鋼的價格一般是在3200元左右,實際企業已經是處於虧損狀態。像我們企業9月份估計一噸要虧100元左右,這個月面臨虧損2000-3000萬的水準。

  儘管如此,楊先生表示,所在的企業沒有停産或者減産的想法,因為在他看來,企業的生存現狀應該不算差的。

  楊先生:目前看,尤其我們企業這種成本狀態,我們覺得還能撐下去,沒必要減産或者是停産,停産肯定是不可能,不可能是減産也沒有必要,不到減産的時候。

  有人把越虧損越生産這種現象稱為鋼鐵企業鉅額虧損下的"自殘"模式。蘭格資訊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國清説,今年全國粗鋼産量已經連續5個月都在6000萬噸以上,而去年市場好的情況下,也僅僅只在5月份一個月産量在6000萬噸以上。而中國聯合鋼鐵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5日,全國有54座高爐已確定停爐或檢修,影響産量236.3萬噸。顯然鋼廠減産仍不及預期,基本是"雷聲大雨點小"。對此,王國清説,鋼鐵企業想力保市場份額的考慮是重要原因之一。

  王國清:因為現在是以市場份額為王的時代,它也不希望在競爭激烈的過程中把自己份額拱手讓給別人,即使低價的或者有一部份是虧損的,也要保有我這個市場份額,現在凡是能夠抗過去的可能就是勝者為王了。

  明知停産限量對總體行業和總體利益有利,但由於擔心自己減産為競爭對手讓出空間,反而會拼命保産。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説,企業這樣做也有很多自己不能言説的"秘密'。

  徐向春:一些企業在地方是支柱企業,尤其國有企業,為了保地方經濟的增長,地方政府也不願意停下來,不願意讓它減産,這樣會影響GDP,影響稅收,也影響工人的就業等等。還有一些企業是迫不得已,因為一旦停了就是面臨資金鏈、債務的問題。這個時候就要把盈利與否放到次要的位置。

  在目前情況下,讓鋼企停産減量幾乎成為不可能的另一原因,王國清説,那就是資金鏈的問題。

  王國清:鋼鐵工業是資本密集型的工業,它所需要的資金比較多,所以很多企業都是從銀行貸款。要想維護銀行的這種持續信貸,它也得需要不停地生産。還有一方面,銀行設備投資的過程中,它有一個投入的資金成本很大,需要在後續的過程中有固定資産折舊,所以也是導致很多企業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停産檢修。

  為了保持市場份額,企業仍然在開工停工之間糾結,鋼鐵業似乎進入到了一個怪圈中:一邊想拼命的瘦身,去庫存,降産能,而另一邊新增産能還在不斷的投産。徐向春説,"4萬億"滯後效應不容忽視。

  徐向春:四萬億確實是産生了一些副作用。四萬億當時的投資對經濟的刺激過猛,對於鋼材需求短時間內的有比較大需求放大,隨著四萬億進入後期,對經濟的需求和鋼材拉動肯定也會減弱,同時由於四萬億也使鋼鐵産能進一步的擴張。供應的潛力在增加,而需求又在減弱,導致供求矛盾又進一步惡化。

  王國清説,鋼鐵行業要想走出目前的怪圈,除了自己救贖外,相關部門的引導作用同樣重要。

  王國清:尋找新的贏利點,比如一些鋼鐵生産企業會尋找拓展産業鏈,向上延伸還是向下延伸。向上延伸就是在鐵礦石方面會有合作或者開礦等作為,向下延伸就是要拓展流通環節。以前很多鋼鐵生産企業有銷售公司,但是更多的貨物是依靠經銷商來出售,但現在很多生産企業把銷售環節做起來。另一方面是國家工信部等相關機構的正確引導。(郭淼)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