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拿什麼應對海外替代技術

時間:2012-09-07 10:5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繼3月份美歐日向世貿組織(WTO)起訴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以來,事情發展多少令人感到不安。7月24日,WTO宣佈已成立專家組,就中國限制有關稀土、鎢、鉬的出口管理措施進行調查、審議和裁決。中國政府則表示,將尊重世界貿易組織的調查結果,但會繼續收緊對稀土行業的監管。8月份,中國商務部又向符合條件企業下達2012年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額共9770噸,令今年稀土出口配額增至30996噸。8月31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與來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主持的論壇上在談到稀土出口問題時説,目前並不是中國有意限制稀土出口。中國稀土供應量在世界市場上高達80%以上,現在比重依然很高。同時,中國稀土開採的問題也很多,特別是在南方,很多是就地開採,就地用酸浸泡提取,如果繼續下去,生態難以為繼。溫家寶説:“我贊成中德在稀土的開採開發、利用和高科技運用等整個鏈條上合作,這比貿易起訴要好得多。”

  事實上,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稀土的圍堵已不僅限于貿易起訴,美歐日正在研究稀土替代産品,此舉嚴重地挑戰了中國稀土的壟斷地位;再加上中國稀土行業自身的無序開發和競爭,已導致以“白菜價”大量賤賣出口。中國稀土可謂處境艱難。“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樣的説法曾讓擁有豐富稀土資源的中國人為之驕傲。但如今,中東部分産油大國已賺得盆滿缽滿,稀土供應佔全球九成以上的中國卻要長期忍受稀土被賤賣的現實。人們不禁要問,中國稀土究竟出路在何方?

  替代技術挑戰中國壟斷地位

  據悉,中國對稀土出口的控制,已促使日本等國投入大量資金和研發隊伍加快稀土替代技術的研發步伐。據日媒報道,日本千葉大學特任副教授山田豐和領導的日德法三國共同研究小組,已成功研發出世界上最細小的高性能磁性有機分子。據悉,研發出的有機分子只有一毫微米(10億分之一米),但感應度卻是既往有機分子的10倍以上。該技術可降低電腦素材成本,促使電腦進一步微型化和高性能化。該技術成果已發表在知名的《NatureNanotechnology》雜誌上,接下來的任務是將該有機分子應用到太陽光電池及螢幕生産中,以取代稀土元素。

  早在3月份,日本就與美國和歐盟的官員就促進有關稀土的再利用及替代品的研發合作達成了共識。日本經濟産業相枝野幸男在會上指出,目前稀土是高科技産品不可或缺的原料。他強調:“通過日美歐的技術合作,可以構建不依賴特定國家資源的供應鏈。”枝野表示,風力發電設備也需要稀土,稱“不能因為資源價格高、無法獲得而影響利用可再生能源”。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表示:“降低依賴度很重要”,並介紹稱美國正致力於研發稀土使用量較少的磁石。歐盟官員則表示將從非洲等地購買稀土,並建議在産品研發階段就採取便於將來重新提取稀土加以再利用的設計。

  同時,為了降低風險,部分國家還積極推進無稀土産品的開發,例如豐田開發無稀土電動機,日本大學教授造出無稀土汽車。面對中國稀土出口的減少和提價,各國還在陸續重啟和開發稀土項目,比如封存多年的加利福尼亞州芒廷帕斯稀土礦,在2011年開始重啟生産。中國稀土行業如何突圍?尋找對策還需從分析現狀開始。

  中國科學院戰略問題諮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認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稀土問題弄得國內沸沸颺颺,相當一部分人為中國有制約西方國家的資源而沾沾自喜,沉浸在主宰世界稀土市場的夢幻之中。但現實情況是,離開了我們的稀土,人家也能活。實際上,我國的稀土供應雖然處於壟斷地位,但卻是可悲的壟斷,和微軟壟斷作業系統市場、三大礦山壟斷鐵礦石、歐佩克壟斷石油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的稀土供應壟斷並非來自於資源壟斷,也非來自於技術壟斷,而是靠不顧環境代價、忽略勞動保障形成的低成本優勢獲得,稀土供應的壟斷實際是稀土低價送人的壟斷。就好比一個家裏麵粉並不多的人,依靠免費給大家送饅頭,讓其他的餐館都關門了,就自我感覺良好,忽略了別人不僅有麵粉而且饅頭做得比自己好,以為別人離開自己的饅頭就會餓死。因此,雖然我們很可能會最終失去當前的壟斷地位,但讓我們頭腦更清醒一些,實在是一件大好事。

  美歐稀土準壟斷不可小覷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共有120多座礦山、100多家企業分佈在全國9個省開採稀土。而與中國稀土界山頭林立的情況相比,歐美等國的稀土企業往往是一家獨大。在美國,稀土礦業公司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其中規模最大的莫利公司甚至擁有從開採到材料製造的完整稀土産業鏈。由於規模大,力量集中,美日稀土企業長期雄居産業鏈高端,掌握著生産稀土功能産品的核心技術和系列專利,低價從中國進口稀土進行儲備和加工,高價向中國出口稀土産品,同時,這些國家還積極建立稀土儲備,開發稀土新來源,如稀土貧國日本,2010年在海外的9個礦産項目中,就有4個涉及稀土。

  能源專家韓曉平對本報記者表示,日本已儲備了足夠的稀土資源,即使中國不再出口稀土或者它無法買到也沒有問題,目前的儲備已經足夠滿足其在20年內的使用。日本人有這樣一個觀念:稀土是寶貴資源,現在美元一天到晚在貶值,我國與其儲備大量美元,不如買入更多稀土儲備起來,以備以後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用。另外,以後隨著我們的技術發展,可能可以利用的元素會更多。所以它把一些用剩下的稀土廢料也都儲存起來。

  在國際上,圍繞稀土資源的博弈和爭奪戰也愈演愈烈。權威統計數字顯示,擁有1300萬噸稀土儲量的美國居第三位,僅次於中國和俄羅斯。不過,由於政府的戰略考慮、相關法律規章的約束和中國稀土産品競爭力增加等因素,美國近年來稀土生産幾乎陷入停頓。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等國家相繼關閉本國礦山,轉而從中國進口。分析人士認為,一旦中國稀土資源枯竭,就要反過來向美國和日本購買稀土,屆時,他們可能會以上百倍、上千倍的價格“出售”稀土材料。

  近年來,阿富汗被證實有大量稀土礦藏。有人説,阿富汗戰爭是稀土戰爭,美國不是因為恨拉登而是因為愛稀土才去打阿富汗的。但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葉海林卻提出了相反觀點認為,這種説法相對缺乏依據。美國從“911”之後對阿富汗動手一直到2005年,並沒有在阿富汗進行任何礦産勘探。如果美國打著反恐的名義去阿富汗尋找自然資源,它應該很快會啟動對阿富汗國土內的礦産資源的調查,而實際上美國一直沒有這麼做。這一點也能證明,其實美國對阿富汗的經濟價值是不看中的。相反,美國炒作阿富汗的礦産資源這樣一個話題是在美國已經決定從阿富汗撤軍時。與其説是美國入侵阿富汗的一個動機,不如説是美國人耍的一個噱頭,是希望把其他國家拉入阿富汗替美國人收拾爛攤子去。對此,時事評論員宋忠平對本報記者表示,這個問題我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美軍進入阿富汗,不可能是面對一片貧瘠的土地,什麼訴求都不得到。在阿富汗,美國第一需要得到的是地緣政治利益,第二要對它那裏大量的資源進行控制。美國人不做虧本的生意,沒有好處它不會去阿富汗的。

  我亟待加大研發搶佔制高點

  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是出口稀土帶來的利益導致國內的亂象,那麼就應該禁止出口來徹底根除禍因。而現在只是限制出口,連治標都做不到。宋忠平認為,就目前而言,我們全面禁止稀土出口是不現實的。中國稀土資源只佔世界總量的30%,但是我們承擔了稀土資源出口90%的份額,這裡面的問題在誰?在於中國自己做錯了,把西方世界慣壞了。如果現在戛然而止,把所有的稀土資源都控制住不出口,會給西方造成一個很大的口實,它認為中國是個很不負責任的國家。

  網路觀察員趙文瑄提出的觀點是:稀土有很多種,我們應該每一種都單獨制定政策,像我國獨有的重稀土,就要嚴格控制。俄羅斯要限制出口天然氣的時候常説是檢修設備,我們也可以考慮一下每年全國停産幾個星期,用來檢修稀土生産設備。這樣做既可以起到減少出口的作用,還不會被告到世貿去。資源大國俄羅斯對於怎麼打資源牌是經驗豐富的,我們中國應該跟著學幾招。

  周城雄認為,在我國獲得稀土供應壟斷地位後,一些稀土生産企業置國家長遠利益不顧,引導國家出臺出口配額制度獲取短期暴利,卻沒有採取任何真正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行動。事實上,當我們處於稀土供應壟斷地位時,國外稀土礦失去市場價值,我們本可以大規模收購,真正實現資源優勢。我們還可以促使稀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搶佔稀土技術的制高點。遺憾的是,相關産業政策沒有抓住機遇,促進稀土産業增強競爭能力。

  因此,當其他國家紛紛重啟稀土開採時,我們的政策必須改弦更張,擺脫舊的控制和行政管制思維,站在國家利益的立場,促進稀土産業競爭力的提升。首先,應適時拋棄出口配額政策。拋棄出口配額政策,可以消除行政權力尋租,而代以出口差別稅收政策,引導稀土産業正確的發展方向。其次,提高稀土開採成本,加大相關法規執行力度,全面提高環境和勞動保護要求,使低成本無序開發的企業無法生存。第三,依靠稅收引導,提升企業技術水準。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不足,主要是創新收益遠遠小于投機收益,因此要大幅度提高稀土初級産品的稅率,讓企業只能依靠稀土高端産品開發盈利,從而淘汰低水準企業。

  總之,國外重啟稀土開發打破我國的壟斷供應,對於我國稀土産業的發展是利大於弊,有助於我們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有助於我們認清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國的稀土政策調整到了關鍵時期,我們必須面對新的形勢,作出正確的選擇,不能再次錯失良機和誤入歧途。(記者 孫永劍)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