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增量、盤活存量 支援經濟結構調整與升級

2013-07-18 09:23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林天泉

  近日,國務院頒布了《關於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實質是要通過盤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援經濟發展,優化資源配置,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在當前經濟存在下行風險壓力的背景下,通過市場化機制解決當前“金融熱、實體冷”的問題,淘汰落後産能,培育經濟新的增長動力和競爭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

  “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是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在預期區間,是推行“用好增量、盤活存量”舉措的窗口期。今年以來,穩增長政策支撐經濟平穩運作,但經濟自主增長動力有所減弱,一季度我國GDP增長7.7%,二季度7.5%,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從投資、出口、工業和PMI等指標看,仍存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但是,我國經濟的基本面並未發生根本改變,預計三季度GDP有望小幅回升,實現7.8%左右的增長,全年可以實現7.5%的調控目標。與此同時,CPI和PPI雙雙回落,短期通脹壓力不大,就業相對穩定。在確保經濟增長、通脹、就業等關鍵指標實現調控目標的情況下,當前的經濟增長具備不需要通過大規模貨幣刺激等政策推動的條件,是推行“用好增量、盤活存量”舉措的重要窗口期。

  二是“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有助於解決當前“金融熱、實體冷”問題。今年以來我國金融與經濟形勢表現為“金融熱、實體冷”:一邊是貨幣信用總量擴張勢頭不減,貨幣維持著相對寬鬆的態勢;另一邊則是固定資産投資和GDP增速的連續放緩。這一現象背後隱含著融資主體“借新還舊”,社會資金“避實就虛”等深層次問題。在企業綜合經營成本上升、投資渠道有限和受阻、企業家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即便貨幣信貸再度寬鬆,增量資金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依然有限,甚至不排除在部分領域和行業催生泡沫,埋下經濟金融風險的隱患。因此,在合理保持貨幣總量、切實用好貨幣信貸增量、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同時,應當通過盤活貨幣信貸存量,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通過市場化機制解決“金融熱、實體冷”問題。

  三是“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有助於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升級版的中國經濟,調結構是最重要的主題詞。調結構意味著要消化産能過剩,告別投資主導經濟的模式,將更多的資源放在內需拉動方面。從中長期視角來看,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趨勢性下降和週期性回穩相交織的特殊階段。“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則意味著倒逼金融機構去杠桿,擠壓融資平臺,淘汰落後産能,有助於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和競爭優勢,能夠更有力地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更紮實地做好金融風險防範。

  “用好增量、盤活存量”面臨的現狀及問題

  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對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非常重要,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面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産能過剩問題嚴重。據有關部門統計,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的産能利用率分別為75.9%、72.4%、72%、79.9%,不僅如此,與傳統製造業相比,新興産業産能過剩更為嚴重,風電設備産能利用率為59%,光伏製造為50%、多晶硅為44%。在“去産能”和“去存貨”的雙重壓力下,企業找不到新的投資增長點,因此投資對經濟的拉動受限。

  二是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渠道不暢。目前,表外融資在社會融資總量中的佔比不斷上升,其中相當一部分被投向地方融資平臺。根據我們的推算,截至2012年底,全部地方債務餘額將達12.08萬億元,而地方債主要以融資平臺形式持有。這些平臺的盈利和償付能力較弱,有一部分融資甚至僅僅用於借新還舊,而並未用於實際的生産經營和投資,這導致金融風險不斷積聚,社會融資投機化傾向增強,實體經濟卻未得到根本改善。

  三是金融結構不合理。金融結構不平衡具體表現為:首先,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結構不平衡。今年前5個月,非金融企業通過股票及債券融資金額僅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14%,佔比非常低。其次,銀行表內和表外業務增長不平衡。截至2012年末,存續銀行理財産品資金餘額達到6.7萬億元,同比增長64.4%,遠遠高於銀行表內資産的增長速度。再次,銀行表內信貸的客戶結構不平衡。當前銀行貸款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中小企業佔比依然較低。

  幾點建議:

  (一)穩定市場預期,為“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提供有利條件。

  近日,李克強總理表示,宏觀調控應使經濟運作處於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準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實質上給出了政策底線,這個底線也體現了未來經濟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穩中提質的基本目標。底線就是信心,展示了未來中國經濟平穩增長與結構逐步升級和轉型的基本方向。未來發展方向是明確的、堅定的,不容懷疑。

  (二)保持適度合理的貨幣信貸增長。

  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統籌兼顧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保持貨幣規模適度合理的增長。堅決落實銀監會相關政策,增量重點支援支柱産業、小微企業及“三農”領域等未來發展。視經濟情況,可以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和差別存款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引導作用,加強市場前瞻性。綜合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多種政策工具,引導市場穩定發展。

  (三)正確處理存量和增量的關係。

  妥善處理用好增量、盤活存量之間的關係。盤活存量是基礎、保障,也是用好增量的前提。只有有效盤活存量,才能逐步改善不合理的信貸結構。但一定的增量也很重要,不能一強調存量就否認一定增量的重要性。只有增量與存量有機結合,才有利於實現結構調整。

  (四)採取有效途徑和方式進行運作十分重要。

  盤活存量、用好增量不是孤立的問題,而是經濟結構轉型及升級的重要表現。沒有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升級,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就是一句空話。金融應該有效支援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升級。

  盤活存量: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同時轉型升級一批,區分不同情況實施差別化政策;限制地方債務及房地産信貸,控制虛擬經濟信貸規模;通過資産證券化盤活一批,以提升現有資源效率。此外,還可以考慮放鬆存貸比約束,以及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讓現有貨幣存量發揮作用。

  用好增量:支援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給予基礎設施、保障房、棚戶區改造等發展和民生項目信貸支援;要支援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以消化國內過剩産能,並從海外獲取技術和資源;要支援民營經濟、小微企業和現代農業發展。

  (五)從全球化視角看待存量和增量問題。

  存量和增量以及産能過剩問題不能單從中國來看,這樣無法看清調整和發展的方向。要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立足全球産業分工的視角,加強國際協調,通過中國企業、資本和勞動力“走出去”,在全球範圍內配置和消化過剩産能,實現緩解中國産能過剩和促進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雙重目的。(宗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