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時表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範通貨膨脹。
如何理解經濟運作的“上下限”,成為最近市場各方高度關注的話題。實際上一週前,在主持召開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時,李克強曾同樣強調,宏觀調控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經濟運作處於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準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毫無疑問,這一對經濟運作“上下限”的連續表態,決定了未來宏觀政策的取向和重心。
從數據角度看,宏觀經濟的“下限”就是經濟增長率和就業水準,具體這兩個指標確定在什麼位置,也就是底線在哪,還無法確定。總體看,市場對於經濟增長率“下限”有幾個判斷:一是依據年初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年度增長目標,7.5%應當是當前經濟增長的合理底線;二是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國民生産總值翻番的設想,要求經濟增速大致保持在7%,這可視為一個中期“下限”。當然,是否一定要為“下限”設定一個明確的數值,業內同樣有不同觀點。有分析就表示,這個“底線”應當是動態變化的,不會是固定在某一個點。不過,業內已然達成共識,那就是未來經濟增速的區間將是“七上八下”。
考量“下限”的另一個指標是就業,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就業水準將極大考驗政策決策。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同樣對今年的就業給出了預期目標,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4.6%。當然,由於今年高校畢業生數量較多,就業形勢嚴峻,這種結構性的就業矛盾,無疑給保就業的“下限”增加了壓力。
防通脹是經濟運作的“上限”,即物價漲幅等不能超出“上限”。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始終是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2012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到2.6%,這是去年控制通貨膨脹取得的一個重要成果。而按照今年初設定的目標,今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要控制在3.5%左右,這被業內視為全年物價漲幅的“上限”。
從當前經濟形勢看,中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各項主要指標依然處在合理區間內。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國民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7.5%,較一季度的7.7%小幅下滑,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6%。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和就業水準也都處在年初設定的目標區間內,沒有突破“上下限”的底線。
當然,提出經濟運作的“上下限”,不是僅僅用來衡量經濟“成績單”,而是為下一步宏觀調控政策的重心提供依據與參考。當前,中國經濟中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環境更加錯綜複雜,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宏觀政策應充分把握好經濟運作“上下限”,進一步增強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針對性,形成科學的宏觀政策框架,統籌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給市場以穩定預期。
把握好經濟運作“上下限”,宏觀調控政策不能因經濟指標的一時變化而改變政策取向,影響來之不易的結構調整機遇和成效。只要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內,沒有突破“上下限”的底線,政策重心就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結構為著力點,釋放改革紅利,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自我調節的作用,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後勁。也就是説,要提高對各項指標的容忍度,不再以大規模的刺激政策推動經濟,以短期陣痛換取長遠健康發展。
把握好經濟運作“上下限”,宏觀調控政策不能對經濟運作可能滑出合理區間、出現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應對準備。當然,無論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還是深化新一輪改革發展,都需要一個穩定的經濟環境,需要經濟保持在一個合理區間內。只有經濟穩了,“求進”才有空間,“有為”才有基礎,“提質”才有條件。因此,當經濟運作逼近“上下限”時,宏觀政策要側重穩增長或防通脹,與調結構、促改革的中長期措施相結合,使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