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黑幕是“基金黑幕”的升級版

2013-04-22 14:39     來源:國際金融報     編輯:范樂

  “證監部門有必要從這個事件中吸取監管缺失的教訓,給債市建立起嚴密的監管制度,不再讓債市黑幕之類的惡性事件在中國資本市場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對市場健康發展造成破壞。”

  最近幾天,連續有多位在債券市場上很著名的“大佬”級人物捲入固定收益類産品的打黑風暴中,南方基金的鄒昱、中信證券的楊輝、齊魯銀行的徐大祝、西南證券的薛晨、易方達基金的馬喜德等人因為在固定收益類産品中涉及“老鼠倉”而接受調查。與以往此類案件最初只是由證券監管部門展開調查不同的是,此次債市掃黑風暴重拳出擊伊始,公安部門就已介入。這顯示出歷來少有人關注的債市黑幕,已經發展到十分嚴重的程度。

  從目前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債市黑幕主要發生在“代持”環節,即一些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在外開設“丙類賬戶”(在券商、基金、保險機構之外的非金融機構開設的賬戶),將其所在機構持有的債券交由“丙類賬戶”代為持有,從事非法的“養券”、“倒券”活動,獲取非法利益。在這個過程中,機構所持有的債券成了他們非法獲利的工具。這是一種嚴重的以權謀私行為,它養肥了這些從事固定收益類産品業務的“大佬”,坑害的是國家和投資者的利益。

  在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普通投資者對股票市場更有興趣,債券市場則由於其收益固定,交易波動較小,不易受到投資者關注。作為監管部門來説,由於監管的重點一直放在股市方面,對債市所産生的“老鼠倉”等內幕交易行為也缺少關注,這無疑給了一些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機。在多起債市“大佬”被公安機關收審以後,證監會日前已經表態,將密切關注事件進展。這當然是一種正確的態度,但由此也可看到一個事實,在此次打黑風暴中,證監部門並未參與。這對於證監部門來説,不能不説是一個嚴重的遺憾,而這種遺憾之所以發生,與證監部門在市場監管思路上長期存在的失誤有很大關係。

  此次曝光的債市黑幕事件,使我們很自然地想起了10多年前發生的“基金黑幕”事件。當時這起事件的本質,其實也是一些基金從業人員利用職權進行利益輸送。但是,由於當時基金剛剛推出,還算是一個“新生事物”,因此,證監部門對其百般呵護,對媒體的揭黑並未重視,拖了很長時間才勉強作了肯定,並組織了對基金的一次調查,處理了若干有關人員。但是,由於當時證監部門對基金以正面肯定為主,因此無論是調查還是處理,都不夠深入,未能使基金隊伍受到深刻的震動。證監部門的這種態度,反映的是在推動基金業發展的過程中,由於擔心嚴格的監管會對發展造成妨礙,因此未能同時建立起對基金業的監管制度,給了一些人鑽空子的機會。

  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思路不僅出現于基金領域,而且出現于包括股票、債券等各個投資品種上,今天被曝光的債市黑幕,從其手法來看與當年的“基金黑幕”如出一轍,而其利益輸送的規模和程度都已經遠遠超過了“基金黑幕”,因此可以視為是“基金黑幕”的升級版。而它之所以能夠發生,同樣是證監部門在債券市場發展過程中忽視了監管所造成的。比如,對於一些機構的“代持”放任自流,甚至將其視為業務創新,沒有為其建立起有效的約束制度,從而在行業內達到了氾濫的程度,給了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機構的債券撈取個人不法利益的機會。

  當然,隨著市場的發展,證監部門的監管也在進步,特別是對基金,監管正在加強。就在日前,證監會公佈了對南方基金相關人員玩忽職守、未能履行謹慎勤勉義務,給投資者利益造成重大損失一事的嚴厲責罰,並責成南方基金動用自有資金4799萬元對基金持有人進行賠償,如此處罰力度在基金業中還是第一次。投資者希望的是,證監部門要把這種嚴厲的態度延伸到資本市場的一切領域。債市黑幕的産生,給正在發展中的中國資本市場帶來了不可低估的損害。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隨著打黑風暴的深入,未來還有多少從事固定收益類産品業務的基金經理等人會被風暴刮倒。證監部門有必要從這個事件中吸取監管缺失的教訓,給債市建立起嚴密的監管制度,不再讓債市黑幕之類的惡性事件在中國資本市場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對市場健康發展造成破壞。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