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中國投資者不乏機會實現財務自由,比如在本世紀初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囤積商品房,又或者在股改後抄底中國股市,如果這兩個機會都錯過了,就閉著眼買黃金吧,但不是現在。
“9 11”喚醒牛市/
對於黃金投資者來説,本 拉登是一個必須被記住的名字。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機撞擊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樓,包括美國紐約地標性建築世貿中心在內的6座建築被完全摧毀。該恐怖襲擊導致2749人死亡,是繼 “珍珠港事件”後,發生在美國本土最嚴重的恐怖襲擊。
11日當天,國際金價暴漲10%,至每盎司286.3美元,截至9月26日,已衝高至每盎司293美元的1年多來新高。然而,反彈很快便面臨阻截,因多頭紛紛獲利套現,截至11月23日,金價下滑至272.9美元/盎司,跌回恐怖襲擊發生前的水準。
此時,聰明的投資者密切關注著美國政府的一言一行。9月19日當天,美國派出戰鬥機前往波斯灣軍事基地,中東戰爭一觸即發。10月7日下午,美國與支援的英國軍隊發動了對阿富汗的襲擊,針對塔利班的訓練營投擲了炸彈。詭異的是,即便中亞戰事開打,金價卻仍不聞不顧地一路下跌。
不過,金價回落並未維持太久,隨著阿富汗戰爭的升級,投資者開始重新買入黃金。2001年9月10日至2003年3月19日,金價累計上漲了24%,跑贏同期標普500指數接近49個百分點。
美聯邦政府預算赤字飆升/
但僅是阿富汗戰爭,還不足以掀起一輪像上世紀70年代時的超級牛市。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援恐怖分子為由,單方面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當日,國際金價甚至還小幅下挫1.2%。
戰爭本身並不足為奇,但其可以改變一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生態,以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為例,美國在這上面的投入高達數萬億美元,這勢必需要國庫去填補,如果財政都填不滿窟窿,就需要不斷發債,這就催生了美國政府巨大的財政赤字和債務比重。
彭博彙編資料顯示,截至2007年底,美國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為482億美元,較2002年底的4.8億美元上漲超過9倍。同期債務佔GDP的比重,從33.6%一路跳升至36.3%。
由於美國不停地通過擴大政府支出支援戰爭,美元的幣值勢必受到削弱,2002年~2007年,美元指數累計貶值了66%。
美元受難意味著黃金的春天,這一規律在過去100年期間屢試不爽。據統計,2001年9月11日至2007年底,國際金價累計上漲約1倍之多,同期標普500指數下跌14%。
史無前例的貨幣“洪流”/
羅斯福總統廢除金本位制,令黃金與美元的血液融為一體;尼克松總統放棄佈雷頓森林體系,金價真正地開始按市場規則出牌;恐怖大亨本 拉登等的攪局,使得黃金成為終極意義上的避險貨幣。
究竟是什麼令市場為黃金癡狂?不是蘇聯入侵阿富汗時的蘇霍伊系列戰鬥機,也不是基地組織慫恿的人肉炸彈,而是美國中央銀行美聯儲史無前例的貨幣政策,以及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果敢又近似瘋狂的出招。
伯南克出身於書香門第,是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的高材生,但為了應對次貸危機,防止美國重演“大蕭條”時的慘劇,他不計一切地推出了量化寬鬆,這種貨幣武器由日本央行發明,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大規模購買國債和抵押證券,壓低長期收益率,刺激經濟增長。
事實上,自2008年雷曼銀行破産後,美聯儲先後推出了四輪量化寬鬆(QE),第一輪自2008年11月開始至2009年下半年,美聯儲一共購買了1.725萬億美元的資産,包括房利美、房地美等機構與房地産有關的直接債務,以及3000億美元的中長期國債;第二輪QE從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聯儲共購買了6000億美元的國債;第三輪QE時間是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聯儲在維持扭曲操作不變的情況下,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援證券。
相比之下,QE4並沒有總規模限制,而是要求在失業率降至6.5%,核心通脹升至2.5%以前,每月購買850億美元的資産。與日本央行類似,這次的資産購買是開放式的,其何時結束取決於經濟何時觸及美聯儲設定的“臨界點”。
據統計,四輪量化寬鬆期間,美聯儲至少購買了超過2.5萬億美元的資産,這也意味著有同等規模的資金流入了金融市場。2.5萬億美元意味著什麼,相當於中國3月外匯儲備的74%,相當於蘋果(按2012年水準算)接近16年的總收入。
央行齊放水推升金價
《每日經濟新聞》查閱彭博資料發現,美聯儲的資産負債表規模從2008年8月時的9000億美元,上升到目前的3.3萬億美元。同期,美國的基礎貨幣膨脹更是觸目驚心,從9130億美元升至3.02萬億美元,升幅超過2.3倍。
可以想像,由於天然的逐利性,像洪流奔騰一般的美元,只可能去追逐高回報率的資産:美國1年期存款利率接近零,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最高不到4%,美元又面臨貶值風險,剩下的就只有幾個主流選擇——全球股票、新興市場房地産或債券、黃金、原油等大宗商品。相比之下,黃金可以更好地抗通脹,特別是在全球央行集體放水後。
統計資料表明,歐洲央行曾採取多種措施緩解流動性,主要是直接與間接信貸寬鬆,包括輪番推出的LTRO項目,以及EFSF/ESM債券購買計劃;2009年12月至今年1月,日本央行先後11次推出QE,包括連續擴大購債規模;英國央行先後12次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其中有9次是QE。
從2008年10月至今,國際金價最多上漲了120%,即便經歷了本輪熊市,累計漲幅仍超過61%。如果同期買入標普500指數ETF,回報率僅為-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