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續公佈的上市銀行三季度財報顯示,相較過往,銀行盈利增速普遍放緩,分析人士指出,在利率市場化推進和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銀行盈利已告別“高增長”;與此同時,一些銀行不良貸款增多現象不同程度出現,經濟下行風險有向銀行業傳導可能,值得重視。
銀行盈利增速普遍趨緩
從陸續公佈的銀行三季報看,儘管整體盈利狀況依然較好,但不可忽視的是,不少銀行三季度盈利增速出現程度不同的下滑,尤其是一些股份制銀行盈利增速回落明顯。
數據顯示,中信銀行三季度凈利同比下降14.66%;華夏銀行第三季凈利潤同比增36.73%,與深發展重組後的平安銀行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17.6%,較中期42.36%、45.2%增幅回落顯著。
國有銀行利潤增速相對平穩,建行和農行前三季度凈利增速分別為13.87%和19.19%,較中期略有下降,中行、工行凈利增速則為10.37%和13.28%,雖較中期有所提升,但較過往幾年動輒20%以上的增速,已不可“同日而語”。
在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看來,儘管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銀行業仍是盈利能力較強行業,整體利潤水準也相對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利率市場化的影響似乎尚未得到充分體現。以平安銀行為例,從上年末到本季度末,其凈利差和凈息差都有所下降,但存貸差由4.25%上升到4.4%。
“利率市場化從長期來看會對銀行業的利潤和業務結構有較大的影響。”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李建軍指出,但由於開展時間還不長,市場化程度還不夠深入,從短期來看,對銀行利潤的影響尚未顯現。
不良貸款出現不同程度放大
從各家銀行發佈的三季報亦可看出,在各銀行利潤穩步增長的同時,一些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不良貸款風險出現不同程度放大。
以平安銀行為例,其關注類貸款和不良貸款均有增加,不良貸款率由上年末的0.53%上升到報告期末的0.80%,撥備覆蓋率則由上年末的320.66%下降到209.4%。
事實上,實體經濟承壓對銀行業的影響已有所顯現。有銀行表示,關注類貸款和不良貸款有所增加,主要來自江浙地區。去年9月以來,受宏觀經濟金融形勢以及民間借貸危機的影響,江浙地區尤其是溫州部分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和企業主出走現象,導致溫州分行資産品質惡化。
“實體經濟風險有向金融業傳導的可能。”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指出,由於前兩年企業經營情況相對較好,企業普遍有所積累,目前尚未有現金流大面積惡化的跡象。他認為,只要企業的現金流不出現嚴重問題,就不會對銀行業産生太大影響。
不過,相對於大型企業,目前中小企業的問題比較突出。在趙錫軍看來,由於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很多中小企業面臨困境,這種困境如果得不到解決,最終會傳導到銀行系統。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由於中小銀行是以中小企業為主要客戶的,實體經濟下行風險會對中小銀行産生更大的壓力,這也是以中小企業客戶為主的股份制銀行盈利增速下滑較大的重要原因。
風險可控但需探索新增長點
專家們認為,雖然銀行業面臨實體經濟下行帶來的風險,但整體風險依然可控。
對於銀行業可能面臨的風險,中金公司分析稱,三季度不良貸款餘額環比增速將略有增加,但逾期貸款新增幅度將放緩,預計全行業三季度新增不良貸款300億元左右,意味著不良貸款餘額季度環比增速由一季度的2.4%、二季度的4.2%加速上升至6.6%。
分析人士指出,三季度不良貸款餘額環比增速的攀升既體現上半年逾期貸款大幅增長的滯後效應,也受三季度宏觀經濟維持疲弱態勢的影響。但作為領先指標的逾期貸款在三季度的增長開始放緩,預示著2013年上半年行業不良貸款增速將趨緩。
趙錫軍認為,目前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銀行業確實出現了不良貸款增多的問題,但整體風險仍處於可控狀態,各銀行的風險撥備目前看來也是足夠的。
李建軍認為,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盈利能力有所下降,這不可避免地對銀行業産生影響。現階段銀行業整體的不良貸款率仍不算高,銀行的風險仍然處於可控的狀態。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陳穎認為,利率市場化深入,對銀行經營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銀行需注重風險定價、利率風險管理、産品創新能力提高,調整業務結構,將業務重點向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傾斜,加強中間業務發展,通過非利息收入彌補利差收窄造成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