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偉辭職的A面與B面

2012-05-04 13:00     來源:證券時報     編輯:王偉

  在中國基金業,王亞偉這三個字始終是一面旗幟。這位“公募一哥”以神話般的投資業績成為一種符號和象徵。不是我們智識過低動不動崇拜這個膜拜那個,在近幾年疲態盡顯的基金業,王亞偉的投資業績確實是無人能及,有數據為證:以華夏大盤精選為例,成立以來,累計實現了1120.07%的總回報,超越業績比較基準1029.55%,年化收益率達到驚人的49%!

  4月29日,華夏基金對外界確認王亞偉提出辭職,正走流程。4月29日淩晨,華夏基金總經理、黨委書記范勇宏對外發佈資訊,稱“王亞偉辭職了,謝謝關心”。此前十數次傳聞王亞偉辭職,看來這一回是真的“狼來了”。

  王亞偉的辭職,不能不説是公募基金行業的一大遺憾。在基金經理走馬燈似地換來換去,從業人員過於年輕化的基金業,王亞偉十多年堅守公募基金,其間雖然屢受非議,比如內幕交易、暫停申購等,但不可複製的優異業績,證明了王亞偉之所以成為王亞偉的價值與意義。尤其是近幾年,股票市場震蕩加劇,基金業步入發展的十字路口,行業整體上始終不能給持有人提供持續穩健的回報,甚至很多時候基金業績還跑輸大盤,王亞偉的存在,至少證明了中國基金業中還是有超預期存在,廣大持有人心中至少還能對這個行業的未來抱有一絲希望。

  王亞偉的辭職,對於他曾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這只基金和華夏這家基金公司,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妄加猜測似無必要,也無意義,時間自然會證明一切。樂觀點説,如果華夏基金在王亞偉辭職之後,依靠固有的團隊依然能夠讓原基金的業績保持在前列,華夏基金不遭受持有人較大規模的贖回,不僅是華夏基金之幸,更是中國基金業之幸。若如是,至少證明,中國基金業並非仰仗某個英雄式人物才能生存與發展。

  王亞偉辭職了,透過他的背影,我們看到中國基金業積弊日久的困境。王亞偉為什麼要辭職?為什麼以中國基金業之大,就容不下王亞偉這位“公募一哥”?為什麼公募基金始終未能留住人才的腳步?對於這些問題的追問,也是對基金業近些年陷入發展困境原因的追問。

  王亞偉之所以成為符號,首要原因就是中國基金業整體業績不佳,不能以優異業績取信于持有人。其次,它也折射出基金業治理上的種種問題。基金業要想留住真正的人才,就必須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改變大股東依靠壟斷金融牌照大獲其利並且隨意干涉基金公司“內政”的現象,建立職業經理人隊伍,實行股權激勵制度。要讓基金業的發展真正建立在市場化競爭的基石之上,敢於改變現有的利益割據,讓能者多勞多得,將管理人薪酬和績效掛鉤,體現扶優汰劣的原則。反言之,如果大股東過於強勢,股權激勵永遠只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基金業健康發展的土壤就始終付之闕如。如果中國基金業不能培養一批職業經理人隊伍,基金公司永遠都是大股東的“事業”而不是職業經理人的事業,基金業和基金公司這種人才外流的現象,就無休無止。

  當然,中國基金業的發展還必須放到整個證券市場甚至是中國經濟的大視野中去分析。基金業畢竟只是資本市場的一個子行業,行業的發展也受到資本市場固有弊端的掣肘。比如基金投資業績不佳的原因,除了自身問題,也與上市公司品質、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等問題有關。甚至基金公司的治理結構,也與整個中國企業經營文化有關。

  王亞偉辭職之所以引發熱議,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創造了遠遠超過一般基金經理的業績回報,他離開後,人們不禁要問:以後再去哪找這樣的基金經理?又去哪找這樣的業績回報?

  如果基金業一系列制度性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下一個離職的就是張亞偉、李亞偉……基金業發展徘徊不前的腳步,還會繼續下去。王亞偉辭職的A面,留給我們是更多值得反思的B面。陳 楚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