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成全球最大 資産品質不高被動超發所致

2012-04-24 11:20     來源:中國廣播網     編輯:范樂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誰是世界央行?十年前回答這個問題,美聯儲當之無愧;十年後,有人對這個判斷提出了質疑。渣打銀行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全球流動性的主要提供者已經變身為中國央行,而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的美聯儲或者歐洲央行。中國央行的行長,已經成為全球的央行行長。

  "世界銀行"由內外因素所致

  確實,過去五年,中國人民銀行的總資産增長了119%,並且在去年末達到28萬億人民幣,約合4.5萬億美元。知名度更高的美聯儲、歐洲央行在去年末資産規模分別只有3萬億美元和3.5萬億美元。與之相對應,中國的廣義貨幣(M2)在過去五年中也增長了146%,在去年年末餘額已經超過到85萬億元。根據渣打銀行的測算,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中國新增M2的規模全球佔比達52%。這些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央行的總資産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世界第一,這也體現出中國金融體系的逐漸壯大。不過,這樣大規模的總資産品質如何?廣義貨幣(M2)的快速增長有什麼利弊?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對此作出評論。

  張茉楠:這個分內外兩個因素來看,從外部因素來看,一個國家的貨幣尤其基礎貨幣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央行自主發行的基礎貨幣,另一個是由外匯儲備引起的基礎貨幣的投放,從我們國家央行資産負債表來看,由於外匯儲備增加的技術貨幣的投放佔到了整個基礎貨幣投放的80%以上,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貨幣超發也許恰恰是由於外部因素引起的被動超發。

  有一種觀點認為是東方人擅于存錢造成的,這種觀點您支援嗎?

  張茉楠:確實是有內部的原因,因為我們國家這種高儲蓄、高投資特別是出口導向型的貿易政策,增加了大量的外匯儲備,而外匯儲備就形成了大量外匯佔款,由於外匯佔款的激增改變了整個國家的貨幣供應的結構,特別是1994年以來我們國家通過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基本上都是通過國內貨幣這種信貸來投放的,外匯佔款佔了很小一部分大概是26.4%。但是隨著中國的出口大規模的增長特別是外匯儲備的持續的增長,央行所實施這種貨幣沖銷政策也帶來了中國外匯佔款的大幅飆升,所以説我們國家的這種貨幣超發確實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出口的高增長以及外匯儲備的高增長帶來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