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遭遇IPO寒流 行業洗牌來了

2012-03-31 11:15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偉
  新股發行審查趨嚴、二級市場價格重估,使得作為私募股權基金(PE)盈利主要渠道的IPO退出難度加大。

  並且,監管力度不斷升級、資金面趨緊使得基金募集難度加大,以及後續資金頻現無法到位等問題困擾著PE的發展。現在,全民PE的狂熱正在降溫,整個行業將面臨一輪遲到的洗牌。

  IPO退出趨緊

  海外中國概念股上市並未回暖,而國內IPO上市退出也承受壓力,尤其是監管部門對PE投資IPO項目的監管升級,使得PE的原有盈利模式生變。在業內人士看來,“寒冬”成為2012年中國PE市場的關鍵詞之一。

  3月23日,雖然國內網站唯品會赴美國成功上市,但是首日開市即出現破發,這次被業內人士視作海外上市“破冰”之旅的IPO沒有想像中的完美。這也讓唯品會背後的PE們很難再尋覓到以前那種一IPO就賺得盆滿缽滿的感覺。

  唯品會海外上市受挫僅是PE遭遇寒冬的一個縮影。自2011年中國概念股頻遭做空以來,國內企業赴海外IPO之路不再那麼順暢。同樣,國內的IPO退出之路也並不容易。

  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境內市場上市企業平均發行市盈率整體呈下滑趨勢。深圳中小企業板發行市盈率由去年1月的67.8倍跌至去年12月的37.87倍,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市盈率由去年1月的71.14倍跌至去年12月的32.08倍,深圳創業板則由去年1月的87.35倍跌至去年12月的37.72倍,在三個市場中跌幅最大。

  清科的數據還顯示,隨著二級市場估值的回歸,VC/PE境內IPO退出賬面回報倍數呈現下滑,自2011年6月起,VC/PE境內IPO平均賬面回報介於3.00倍和6.50倍之間,而在2011年上半年及2010年,回報水準為七八倍,甚至10倍。

  “‘上市=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傅喆直言。而之前部分機構在2010年掀起“全民PE”熱潮時的高估值投資,但之後出現的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挂,使得機構賬面投資回報明顯回落。

  近期,監管層對於PE投資IPO項目(尤其突擊入股)的監管要求明顯趨嚴,已經發力至“設、融、投、退”的最後的“退”環節。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實際上是扣住當前投資利益鏈最重要的“退出”一環,使得PE突擊入股的通道受阻,宣告其通過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差價獲取高額利潤的盈利模式結束。

  傅喆指出,IPO退出壓力已經迫使PE機構審慎決策,2012年以來,市場中多數機構已經放慢了投資速度,項目估值跌幅顯著。

  行業面臨洗牌

  “當潮水退出,你才知道誰在裸泳。”股神巴菲特曾如是説過。

  全民PE的狂潮之下,私募股權基金渡過了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然而現在,潮水正在慢慢退去。監管措施的不斷升級、資金面緊張導致基金募集難度加大,以及後續資金無法到位等問題將加速PE行業的洗牌。

  2011年12月8日,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於促進股權投資企業規範發展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這是第一個全國性股權投資企業規範。與《通知》配套的《股權投資企業備案文件指引》中,對規模在5億元以上的基金的LP(有限合夥人)的資金門檻有這樣的規定:“建議單個投資者對股權投資企業的最低出資金額不低於1000萬元。”但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建議”已經成為了“強制”執行,這無疑收窄了PE的資金渠道。

  並且,曾被稱為“PE天堂”的天津濱海新區從2011年9月開始對PE基金加大了監管力度,從PE註冊資本金以及驗證基金出資人的能力等方面提高了門檻。

  不可否認,監管手段的升級,在防範PE等以不規範方式和向不合格投資者募資導致亂集資的社會風險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因為投資人散戶居多,是造成非法集資問題滋生的溫床。然而,監管升級、對LP門檻的提高以及目前整個資金面趨緊,給PE發展帶來了困難。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2年2月新增可投資中國的資金額環比減少近三成。此外,後續資金的到位也遭遇困境,市場上關於LP無力承擔後續投資的消息頻頻傳出。

  易凱資本CEO王冉表示,今天市場上林林總總的人民幣基金,估計一半以上一期投完了很難融到二期,“草莽階段誰都可以練攤,但只有少數能做成老店。”

  “到時候總會有一個洗牌,那時一些較弱的PE基金就會被洗出去。”某外資投資銀行董事長認為。他指出,前幾年寬鬆的資金環境以及民間借貸亂象,使得PE行業早該來臨的洗牌遲遲沒能出現,一些本身經營管理並不好的基金沒有暴露出來,而現在洗牌來了。(本報記者 熊鋒)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