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道口”:一段難以再造的金融傳奇

2012-03-31 10:19     來源:中證網     編輯:齊曉靖

  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因其坐落于北京市海澱區五道口,老校友們親切地稱她為“五道口”,久而久之也成為許多金融學子心儀的高端學府代名詞。

  不少專家和老一輩的“五道口”人表示,“五道口”是一個特殊時代的産物,一段難以再造的傳奇,其發展與中國金融改革一直緊密相連。

  2012年3月29日,是一個註定要被中國金融界和教育界銘記的日子。這一天,中國人民銀行與清華大學合作,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基礎上,共同建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

  坐落于北京市海澱區成府路43號的“五道口”,如果不細心去觀察,常人難以想像這座毗鄰清華大學,並被微軟、搜狐等科技大佬包圍的土氣小紅樓,就是被稱為金融學界“黃埔軍校”的“五道口”。

  1981年,時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後來成為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的劉鴻儒在主持金融改革期間,為培養適應市場經濟改革的骨幹力量,主持創辦了這所學校。劉鴻儒當時除了組織調研、制定改革方案以外,還在“五道口”開設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講座,晚上就趕回學校上課,介紹金融改革最前沿問題,與師生一起討論。 

  每年都有幾十名學生從這裡畢業,這些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的出色表現,使“五道口”成為金融界的一面旗幟。可以説,“五道口”在北京絕對算不上名聲鼎沸,但的確臥虎藏龍。30年來,“五道口”培養了一大批金融人才,吳曉靈、胡曉煉、劉自強、夏斌、金琦、王巍、萬建華、彭純、張化橋、朱從玖、繆建民、魏本華、唐旭、郭田勇等,“五道口”的畢業生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法人股份制銀行、第一家上市銀行、第一家證券公司、第一隻基金……“五道口”人成為一批批中國金融界和學界的中堅力量。

  “五道口”的最大特色就是聘請國內外業界精英做兼職教師,培養學生的實務能力。“五道口”1986級校友、中國人壽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繆建民回憶當年時笑言,雖然學校簡陋些,但所教的課程和教學方式可以説是最先進的。

  30年彈指一揮間,原本被農田圍繞的“五道口”,而今已是熙熙攘攘。從2010年年開始,關於合併的消息就已經傳出。由於與清華大學毗鄰,研究生部在教學方面與清華保持著緊密聯繫。2011年8月初,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已經與清華大學簽訂了框架性合作協議。

  教育部于2012年3月23日公佈了批復清華大學《關於接收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成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的請示》,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併入清華大學,並建議中國人民銀行撤銷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建制。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厲以寧,參與了“五道口”初創、參與設計課程體系,還一個人承擔了《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流派學》、《國際經濟學》三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對於“五道口”的發展,在肯定其歷史貢獻的同時,也表示了諸多遺憾:“五道口”的教學品質後來有所下降,在學術上成就不多,他認為,“五道口”沒有自己穩定的高品質的教師隊伍,學生局限于本專業,缺乏融匯貫通。

  隨著一些綜合性大學師資力量的增強,在金融學科上展現出越來越強的競爭力,這也讓“五道口”感受到競爭的壓力。兼職師資等曾引以為豪且最具吸引力的優勢,如今卻成了學科拓展和培養MBA、EMBA的障礙。

  “五道口”併入清華大學後更名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並列的院係單位。由劉鴻儒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會名譽理事長,“五道口”1981級校友、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任院長。

  不少老“五道口”人對被併入清華大學一事,表示了惋惜。的確,從他們眼中所透露出的對母校那份濃濃的不捨,對身為老“五道口”人深深的自豪,是一種難以名狀的、常人難以體會的情愫。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