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貿區創新先行的“廈門樣本”:駛向藍海

2016年05月19日 09:2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美麗新廈門 王火炎攝

歷史註定要賦予福建廈門重大使命。

  1984年2月8日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廈門碼頭登上“鷺江”號遊艇,當遊艇環繞著鼓浪嶼緩緩航行時,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便不失時機提出廈門擴大開放建設“自由港”的請示,這位主張興辦經濟特區的世紀老人,情不自禁地舉眸遙望對面的臺灣、金門,好一會才回頭,沉吟片刻,説:“廈門可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32年轉瞬即逝。如今已成為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的美麗鷺島,在這項舉世矚目的“國家試驗”掛牌一週年,以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的纍纍碩果,告慰著這位世紀老人的殷殷期望。在短短一年時間裏,他們推出194項創新舉措,30項為全國首創,其中“一照一碼”在全國複製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被評為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之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獲國臺辦授牌“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開通連接“海絲”與“陸絲”的“臺廈蓉歐”國際班列,首創關檢“一站式”查驗,率先建立“跨海峽人民幣代理清算群”,豎起兩岸金融創新豐碑。他們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建設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新環境,率先挖掘改革潛力,破解改革難題,以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雄姿,屹立在八閩大地之上。

  天風海濤,萬石涵翠,潮平岸闊催人進,百舸爭流千帆揚……

  揚帆出海:福建自貿區倒逼改革的特殊使命

  中國自貿區之艦是這樣起航的。

  全球貿易競爭加劇,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水壩”,國內改革需“換檔加速”、制度創新需突破口……

  歷史已經到了這樣的時刻:改革力量再次聚合,開創全球化經濟治理新格局已迫在眉睫。

  1990年9月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設立,2005年12月10日洋山保稅港區正式啟用,2010年9月28日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正式運作,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

  建立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共産黨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一項具有全局意義的國家戰略和國家試驗。

  那麼,福建呢?福建面對這樣一個千載難逢改革再出發的重大歷史機遇將怎樣作為?“自貿區獲批,這是中央對福建的支援,是福建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省委書記尤權説,福建要將自貿區作為改革一號工程來抓,把自貿區建成對外開放樣板。2014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曾經工作過18年為八閩大地傾注過大量心血的福建考察時強調:深化兩岸經濟和産業合作,真正建成兩岸同胞合作建設、先行先試、科學發展的共同家園;希望福建抓住機遇,著力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搶抓建設自貿區的歷史機遇,以自貿區為倒逼改革的總抓手與突破口,早已成為福建決策者的共識。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廣東主打港澳牌、天津掛鉤京津冀發展、福建對接臺灣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自貿區在全國範圍內繼續布點和在上海不斷擴容,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形勢下,為全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然而,展現在福建改革者們眼前的自貿之路並非坦途,而是面臨四大挑戰:一是福建獲批,這是習總書記、黨中央、國務院對福建的高度信任。正因為如此,更要千方百計做好,試出亮點,試出成績;二是與上海、廣東、天津三省市站在同一起跑線競爭,國內外高度關注;三是與天津、廣東對比,福建試驗的條件差、難度大。臺灣地緣政治、經濟利益關係複雜,吸引臺資難度加大;四是福建自貿區三個片區比較分散……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