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談全球科技趨勢:中國創業者缺什麼?

2016-03-07 11:04:00    來源:新浪科技    

  李開復:的確是有些放緩,畢竟整體經濟都有些放緩。但其實中國經濟類型包含兩種類型,一個是傳統型經濟,另一個是創新型經濟,指的就是科技型經濟,線上對線下,電子商務和社交網路,消費者服務型經濟。中國的創新型經濟增長非常可觀,當前問題的癥結在於,科技行業的崛起是否足夠抵消傳統行業的衰弱。科技企業增長巨大,但整體規模依然偏小。我認為如果整體經濟下滑能減緩的話,就有足夠的時間來抵消這種衰弱。但我不是經濟學家,我並不能預測經濟。

  Betty Liu:是的,科技行業在中國相對類似製造業的傳統行業還算是新興行業。那麼問題來了,當人們看到部分科技公司的股價時,他們會質疑這種增長是否會超出公司的掌控,關於這個問題你怎麼認為?

  李開復:當然不會,大部分都在掌控之中,我認為像騰訊和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是十分強大的,但強大的也只是少數。當你成為科技行業的領頭羊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你能夠以此為基礎,在這一行業和毗鄰行業中,創造巨大的利潤,正如我們從谷歌成立母公司Alphabet看到的那樣,我相信未來會有中國的公司走這條路。就那些大公司來説,我對他們很有信心,他們的財務數據十分龐大,比如阿里巴巴在雙十一當天的交易就超過140億美元,在剛剛過去的農曆新年,騰訊産品的微信和QQ共計發放了120億的紅包,中國農曆新年人們互相發錢作為節日禮物。當你擁有一個如此龐大的市場,這些數字都是難以置信的,中國差不多有七億五千萬人使用智慧手機,其中超過半數可以進行免費的線上支付。在中國沒有信用卡或是PayPal的服務費,所有轉賬都是免費的,這就能夠驅動更多的線上商業機會。

  Betty Liu:但是開復,許多關注者會認為,雖然這是一個很大的,極富潛力的市場,但是這些中國科技公司能夠成長到如此龐大,也是因為中國政府會保護他們的市場份額,像Facebook和Google這樣,因為審查制度不能或者選擇不進入中國市場的公司怎麼辦呢?

  李開復:美國公司互相之間也有區別,比如蘋果,或是微軟在一定程度上做得很好,其他的公司就有點艱難了,未來不可預知,我認為更大的問題是,美國公司是否能夠適應中國的文化,環境和需求。比如説我剛才談到的紅包,如果一家外國公司不理解這一概念,就不能利用其盈利,畢竟這是中國經濟中的一件大事,美國公司要想在中國成功,就必須改造自己,而不是將美國商品直接搬到中國。

  Betty Liu:我認為在中國銷售産品的美國公司都做得很好,比如説耐克,但是在服務端照顧消費者就麻煩了,智慧財産權和審查制度阻礙了外國公司,你認為中國的這一制度會改變嗎?

  李開復:這很難下定論,就人口數量和消費者水準來看,世界上只有兩個大國,美國和中國,中國公司在海外市場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美國公司也一樣,我認為這主要是文化交流和授權的問題。至少目前我不認為美國公司能在中國發展很好,當然其中也有你提到的其他因素。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