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4 08:5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圖② 武漢東湖光谷內,鐳射焊接先進生産工藝展示。
圖③ 武漢東湖光谷一杯“創”字拉花咖啡引來眾多創意解讀。
圖① 由雷軍和李儒雄共同投資成立的光谷創業咖啡孵化了一大批大學生創業企業,這裡最年輕的CEO付小龍帶領團隊開發“戀愛記”APP,公司市值已達6000萬元。圖為付小龍團隊工作現場。照片由本報記者 杜 芳攝
在湖北省武漢東湖,一杯“創”字拉花的咖啡惹來眾説紛紜。
草根創業者看來,“創”的左邊是吃飯的糧倉,右邊是一雙筷子,意思是靠創業自食其力。
投資人説,這個“創”的左邊是投資人肩上扛著創業者,而右邊兩道杠是上市前闖過的一道又一道難關。
政府代表眼裏的“創”又有所不同,左邊兩個C一個代表政府,一個代表産業,右邊兩豎表示一個好的政策帶動扶持一個新興産業快速發展。
實際上,這枚拉花被設計的最初的意思只是咖啡(coffee)、創新(creation)和創業(investment)、孵化(incubator)的首字母縮寫而已。“圍繞小小的一杯咖啡都會迸發出無限創意,可見光谷的創新氛圍有多麼濃郁。”光谷創業咖啡執行總經理宣潔感嘆。
小到一杯咖啡的拉花,大到整個體制機制的突破,走進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給人留下最深刻的體會就是敢想、敢做、敢於另辟蹊徑、敢於突破常規。這裡被企業家稱作政策特區、創業特區、人才特區,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諸多産業傳奇和夢想奇跡。
《經濟日報》記者走進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仿佛置身在創新的潮水中,特意採擷幾朵創新的浪花獻給讀者。
先行先試
推動制度創新
東湖的天地與別處不同,在這裡,企業可以在更為寬鬆的環境中放膽創新,放手去幹,激發創造力的無限可能。
今年《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條例》審議通過並施行。它將東湖高新區幾十年探索的成果上升為法規。在東湖,“無違無禁即可”,鼓勵示範區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堅持“明確簡政、徹底放權”,“傾其所有、一步到位”,最大限度地給予示範區政策支援。
“這部被稱為‘光谷基本法’的《條例》徹底破除創業者的束縛,讓他們放手一搏。”東湖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武漢郵科院原本是一家單一的科研院所,得益於東湖示範區科研院所轉制的各種政策支援,迎來了脫胎換骨的變革。武漢郵科院院長童國華告訴記者,示範區有很多先行先試的政策,給了他們改革的底氣和機會。武漢郵科院因此爭取到國資委的特殊政策,成為國資委直管企業中唯一的高管擁有期權和股權的企業,實現了體制機制的重大突破。
“沒有示範區,這是不可能的。”童國華感慨地説。武漢郵科院實施了中長期激勵計劃:在全資子公司實行崗位分紅權,根據崗位不一樣,每個崗位擁有公司創造利潤的分紅權;在新創子公司裏,允許技術員和管理者持股,並且允許他們持有超過國有股的股權;在風險控制的前提下,在上市公司實施期權和限制性股票。同時,中層變為合同制,能幹則留,不行就走,員工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已經不再端著鐵飯碗了。
如今,武漢郵科院已經成為一家集科研、生産、經營、服務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員工從轉制時的900人發展到2萬人,成為國資委系統12家轉制的科研院所中最大的企業。據童國華介紹,武漢郵科院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國際市場、利潤、稅收增長都在15%左右,繼續保持穩健良好的增長勢頭。
不僅僅是武漢郵科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設立首批5億元股權激勵代持專項基金,推動烽火普天、華工安鼎等100余家企業實施股權激勵。
有人説,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最大的成果就是政策創新,而這種創新還將繼續下去。2014年,東湖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與開放先導“雙輪”戰略,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力開展先行先試,制定了《東湖高新區先行先試實施方案》及《先行先試工作清單》、《先期啟動工作清單》。2014年,實施行政審批與服務、科技創新、科技金融和擴大開放等四方面42項先期啟動事項,形成制度性成果38項。
鼓勵研發
促進成果轉化
東湖高新區以“中國光谷”著稱,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束光纖、第一個光傳輸系統,是我國最大的鐳射産業基地、最大的光纖電纜研發生産基地,代表了中國光電子資訊産業的最強競爭力。
除了光電子資訊産業,東湖還積極佈局生物産業、環保節能産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等産業。為推動這些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東湖示範區不僅從管理體制、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及創新容錯免責等9個方面提供支援,還積極推動區內密集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東湖示範區探索出校內研發、學校周邊孵化、大學科技園産業化、高新技術開發區規模化的‘四級跳’模式,並且出臺‘黃金十條’,大大推動了高校科研創新和技術轉讓,就是依據‘黃金十條’,示範區在2013年實現了項目標底全國最大、個人及團隊分配比例全國最高的成果轉化交易。”光電工研院副院長韓道説。
韓道所説的“黃金十條”即《促進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創新若干意見》,那場轟轟烈烈的成果轉化交易就是光電工研院啟動的“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系統”專利轉讓工作。該專利在武漢光谷聯合産權交易所實現掛牌轉讓,武漢沃億生物公司作為受讓方以1000萬元取得該專利。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比例根據“黃金十條”中明確的“轉化收益中至少70%歸成果完成人或者團隊所有”執行,駱清銘研發團隊獲得轉化收益的70%。
在東湖示範區,“黃金十條”中一條“在成果所有權不變更的前提下,成果完成人或團隊可自主實施成果轉化”的規定激活了400余項高校科技成果入園轉化。
2012年,圍繞科研成果轉移轉化需求,東湖示範區研究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政策,在允許和鼓勵科研人員留崗創業、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為全國科技成果“三權”改革進行了探索,並且加快對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試點的建設,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4所高校入選國家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改革試點。
2014年10月,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落戶東湖高新區,成為我國佈局建設的第五個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當年,東湖高新區內積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8家,全區認定登記技術合同6732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19.1億元。
致力服務
吸引人才集聚
東湖自主創新示範區內集聚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42所高等院校,擁有國家級科研院所、省部級科研院所共56個,58名兩院院士、20多萬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和80多萬在校大學生,被稱為中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
這裡擁有創新創業的強大生力軍,又恰逢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光谷最大限度降低市場主體準入門檻,給予創新創業者週到的服務和大力度的支援。
在光谷創業咖啡館,記者遇到了“90後”CEO付小龍,這位大學尚未畢業的年輕人如今執掌著一家市值6000萬元的公司,帶領著一幫“80後”的哥哥姐姐,開發了一款名為“戀愛記”的APP。現在産品已經有300萬用戶,並獲得1000萬元投資。
“光谷創業咖啡館是雷軍和合夥人李儒雄創立的創業孵化器,在這裡不僅有很好的平臺接觸投資人和知名企業家,能得到創新創業最直接的指導,而且聚集了很多資源,能幫助企業更好地成長。”付小龍説。
在光谷創業咖啡館,咖啡從來都不是主打産品,大部分來這裡的年輕人,只需要一杯免費的水。許多年輕人説,這裡賣的不是咖啡,而是夢想。“年輕人創業的空間基本免費,示範區有青桐計劃,每年投入5000萬元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凡是大學生創業團隊,入駐100平方米以內,第一年免租,此後三年租金減半。”李儒雄説。
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匯。短短兩年時間,光谷創業咖啡孵化出近80個創業團隊,培養超過5000個創業項目。
目前,東湖有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53家,其中,14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去創吧、DEMO咖啡等都已經成為創業者心中的天堂,吸引越來越多的加入者。
為了更好地服務網際網路創新創業,今年,東湖示範區組建“網際網路+”産業發展辦公室,工作人員由來自高新區的10家網際網路企業負責人進行面試、選拔,專職推進“網際網路+”産業發展。
東湖高新區近兩年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點燃了近百萬大學生、高校教師及科研人員的創業激情。2014年高新區新登記科技企業4293戶。(經濟日報記者 杜 芳)
從北漂臺灣妹到估值千萬的“網際網路茶娘”2015-09-10 11:13:00
臺商“創二代”的“兩岸搭橋術”2015-09-10 11:08:00
臺灣兄弟:在大陸當一回網際網路弄潮兒2015-09-10 11:09:00
高新區構建創新創業大舞臺2015-09-10 10:02:00
北創營大連基地昨揭牌2015-09-10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