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5 09: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在張江,政策之筆將“人”字書寫得十分遒勁。去年以來,張江不斷加速有利於人才集聚的創新政策落地,比如協調落實了中關村推廣到張江示範區的“新四條”稅收優惠政策;制訂了張江國際人才試驗區建設若干意見;制訂實施張江專項資金人才專項資助辦法,推廣人才加項目的合同管理、議價薪酬制度,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伴隨著政策的密集推出,一系列緊密圍繞産業難點、創新痛點的人才使用機製革新也大刀闊斧推進。幹細胞轉化醫學産業基地項目是對人才政策的最好詮釋。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全球範圍內美國幹細胞臨床實驗有2745項,佔據世界57%的比重,而我國進入臨床實驗的僅220項。這種差距意味著我國在將來很可能將付出高昂的代價進口美國的幹細胞治療技術和藥物。上海的幹細胞研究雖然走在世界前列,但轉化率同樣較低,人才的能動作用遠沒有充分釋放。這種背景下,張江示範區東方醫院幹細胞轉化醫學産業基地項目在去年應運而生。這個項目大膽探索人才使用新模式:突破單位、地域、國別的用人限制,實施公開招標、合同管理、議價報酬和異地工作的用人機制;突破人才、技術、資金的傳統管理條線,實施以任務板塊為主的管理;突破領域、專業、等級的用人分類,實施導師、專家、研究生和保障人才的團隊組合;突破項目合作單位的界別限制,組織廣泛的産業技術聯盟和項目智庫。馬文剛告訴記者,通過人才使用機制的革新,幹細胞轉化醫學基地項目目前已經面向全球集聚了幹細胞領域高端人才225名,國內幹細胞領域的著名專家幾乎全部參與了項目建設。
緊抓機遇借勢而上
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集技術交易、孵化引導、科技金融、國際對接等功能于一體,短短幾個月內,平臺集聚各方力量的“聚”變效應已初見成效,成為張江“眾籌”創新的集中顯現點
今年4月23日,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在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灣谷科技園揭牌。這個集技術交易、孵化引導、科技金融、國際對接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將聚集多元要素服務於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的技術轉移市場上下游主體。
短短幾個月時間,這個平臺集聚各方力量的“聚”變效應已初見成效:與優勢資本聯合成立10億元基金,用於技術轉移過程中的股權投資;吸引全球知名的技術轉移服務和人才培養機構——德國史太白落戶,帶來首批20個“高精尖”的“技術轉移+科技企業家培養”項目;殼牌技術創新工場和美國著名的技術搜索引擎公司Yet2接踵而至……
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總裁謝吉華分析了這種“聚”變的作用和前景:“企業需要某項技術、某種專利,技術搜索引擎公司可在全球配對,配對成功企業支付費用。Yet2這樣的機構國內不是沒有,但能力水準還不夠;史太白帶來一張技術清單,涵蓋智慧裝備、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等100項待孵化技術。”
可以説,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成為張江“眾籌”創新的集中顯現點。不僅這個東部中心,近些年,張江在改革創新的方方面面都貫穿著“眾籌”的主線,不放過一次“聚”變的機遇:引導各類優質資源在示範區提供專業化服務,比如讓世界500強企業索爾維投資有限公司與學校合作面向産業鏈共建12門專業課,讓示範區“借水養魚”提高本土人才的國際化水準等。
在曹國英看來,張江的“眾籌”創新建立在善於謀“勢”、因勢而為的基礎之上。張江將自身發展與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一帶一路”戰略、上海自貿區等國家戰略緊密相連,在政策疊加的“乘數效應”上大步邁進。2014年,張江示範區高新技術企業達2599家,累計擁有有效發明專利3.5萬餘件。
“謀‘勢’、依‘勢’,往往能成本小、效率高。”曹國英一語中的。(經濟日報記者 董碧娟)
30個項目終級PK 創新創業大賽明日決戰巔峰2015-08-25 09:28:00
成都市出臺新政扶持創新創業 大學生創業最高可獲50萬信貸2015-08-25 09:25:00
海南省:搭一個舞臺為創客築夢2015-08-25 09:23:00
創新創業大賽力推全民創業2015-08-25 09:21:00
資訊通信展九月開幕,創新創業活力迸發2015-08-25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