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空間:構建面向人人的創業平臺

2015-12-11 10:04:00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    

  當前, 眾創空間等新興創業服務平臺已經成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推動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但眾創空間同樣需要按照市場運作規律開展經濟行為, 同樣需要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過程中不斷産生 “造血” 機能。 眾創空間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煩惱? 又該如何解決? 針對這些問題, 記者近日進行了相關採訪。

  成都創客空間、 杭州夢想小鎮……當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創業大潮, 勇做弄潮兒時, 許多地方園區平臺正發揮著促進 “雙創” 的重要作用。 在上海、 深圳、 杭州等創新創業氛圍活躍地區, 一批各具特色旨在促進創業創新的眾創空間不斷涌現。

  打造新型創業服務平臺

  2015年1月4日, 由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探訪深圳柴火創客空間, “創客” 進入國內大眾視野,並被賦予了代表創新前沿的標簽。1月2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研究確定支援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 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到眾創空間。

  2015年3月,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要把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前行的引擎之一。 隨後, 國務院發佈的 《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 提出, 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滿足大眾創新創業需求、 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

  在 《意見》 中, 眾創空間被定義為低成本、 便利化、 全要素、 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 這也表示眾創空間與傳統的孵化器、 大學科技園等創新創業服務機構有所不同。它的核心是開放、交流和共用。

  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發展眾創空間要在研究創客空間、 創新工場等孵化模式的基礎上, 不斷優化現有創業服務機構的服務業態和運營機制, 從而發揮創新創業政策“互聯互通” 系統有效性, 構建面向人人的創業平臺。

  創業生態日趨完善

  實際上, 在正式提出眾創空間之前, 我國已誕生了各種各樣的孵化器、 加速器、 創業苗圃等一系列創業服務平臺。 在這些平臺的幫助下, 創業環境日新月異, 創業觀念與時俱進。 科技部的數據顯示, 截至2014年底, 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超過1600家,國家級孵化器達600家, 非國家級超過1000家,在孵企業8萬餘家, 累計孵化企業約6萬家。 在孵企業從業人數突破158.3萬人,同比增加10.16%,創新創業規模不斷增大、效率顯著提高,出現了大眾創業、 草根創業的 “眾創” 現象。 但是作為孵化器本身,卻存在盈利模式單一、 主要依靠房屋出租盈利等問題。

  中國科學院大學MBA中心副主任劉春曉説: “我個人理解, 與傳統孵化器相比, 眾創空間重點不在空間, 而在於眾創: ‘眾’ 指大眾參與, 而非僅精英參與; ‘創’不僅指創新創業, 還應包含創意創投, 泛指創業服務的全鏈條。 因此, 眾創空間除了能為創業者提供工作空間, 更多的是提供一種全要素、 專業化的創業服務能力。 科技部也一再表示, 眾創空間的發展絕不是傳統的房地産建設, 而是在現有孵化器和創業服務的基礎上, 打造一個開放式的創業生態系統。 可以説, 眾創空間更像是科技部和中關村之前提出的創新型孵化器。”

  各地實踐 模式不一

  北京在應對知識社會的下一代創新機遇、 打造創新2.0時代的開放創新空間方面, 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早在2006年北京就啟動了“三驗” 應用創新園區 (AIP) 的探索, 旨在通過體驗、 試驗、 檢驗“三驗”, 在城市管理領域打造覆蓋整個城市的開放眾創空間。

  “體驗” 指用戶體驗, 這是創新2.0以人為本、 以用戶為中心的核心體現; “試驗” 指研發單位試驗, 這是一個與用戶共同試驗的互動過程; “檢驗” 指第三方檢驗,實現與標準化工作的對接, 以利於對創新成果價值的公正評估, 為新技術、 新應用、 新模式的推廣應用和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應用創新園區 (AIP) 被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政管委于2008年5月聯合授牌,並與Living Lab(生活實驗室)、Fab Lab(個人創造實驗室) 一起被稱為三大典型的創新2.0模式。

  除北京以外, 在上海、 廣州、深圳、 杭州、 南京、 武漢、 蘇州、成都等創新創業氛圍較為活躍的地區, 也都順應創新2.0時代用戶創新、 大眾創新、 開放創新、 協同創新形勢, 逐漸涌現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 比如上海的新車間、 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 杭州的洋蔥膠囊、南京創客空間,等等。

  全球創客運動的興起使得眾多人士開始將創意通過實踐變成現實, 這一過程在大學校園中更具有獨特的內涵。 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主任李雙壽在介紹清華大學i.Center空間的運作情況時表示:“創客教育是學生在 i.Center 自製創意作品的學習活動中,在創意作品的製作、設計及産品化的過程中,通過跨年級、跨領域的學習,體會創造快樂的一個過程。I.Center可以被看作開源社區創客聚集在一起分享知識、 創造新事物的實驗室, 任何同學都能成為 i.Center的使用者。 學生在這兒可享受以下服務: 提供各種工具和技術; 方便小組交流、 分享知識和資源; 提供一個空間讓個人做項目; 提供一個開放的環境來表達創造力和創新力。”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