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磨子橋的“核聚變”

2015-11-03 08:36:0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北有中關村,南有磨子橋”。作為成都科技一條街的代表,成都武侯區搶抓新一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機遇,實施磨子橋轉型升級,打造創新創業街區。

  日前,成都武侯區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正式開街。首批約2萬平方米的創新創業載體項目全部交付,該區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扶持+內生發展”的全新模式發展,到2016年,將在2萬平方米的創新創業載體中創造50億元技術合同交易量。

  網際網路正強力滲透到我國各大行業,不僅改變了中國人幾十年的消費習慣,更悄然瓦解著以價格戰為競爭手段的傳統商業模式。近幾年,傳統電子賣場紛紛遭遇寒冬,成都磨子橋、北京中關村、深圳華強(000062,諮詢)北、上海徐家匯(002561,諮詢)等國內知名的電子産業集散地紛紛出現銷售下滑、商家撤位、商場關門等情況,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不斷融合倒逼電子産業轉型升級。

  創業團隊+科技資源:打造沒有圍墻的創新創業街區

  當前,國內創新創業界出現了創新創業園區、創新創業小鎮、創新創業街區等不同提法。武侯區緣何選擇像北京中關村那樣打造創新創業街區,創新創業街區與創新創業園區等載體有什麼不同之處?

  “武侯區打造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是基於中心城區的城市形態、沿街高校的科技研發資源優勢,以及街區的商務辦公等配套資源更加完善,可以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交通便利。”武侯區經科局黨工委書記黃曉穎告訴記者。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了解到,為充分激發創新創業街區的活力,成都武侯區印發了《關於“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根據規劃,到2016年,武侯區將形成以高校院所科研人員、青年大學生創業為主的創業人才群體,創新創業載體面積將達到2萬平方米,創業投資基金資金總規模將達到3億元,孵化各類創新型小微企業500家,主機板、創業板和“新三板”等掛牌企業達到5家,技術合同交易量達到50億元。

  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以磨子橋廣場為圓點,朝周邊區域逐步輻射,覆蓋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四川音樂學院等區域,龍信大廈、百腦匯電腦城四樓和世外桃源廣場分別定位為國際創業場、微創孵化器和創新引領區,該區域已經相繼吸引了英飛尼迪集團等國際知名的孵化器運營機構入駐。

  市場主導+政府扶持:實現創新創業內生發展

  “選擇武侯區是因為磨子橋是成都市科技一條街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緊鄰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非常重視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氛圍非常濃厚。”據英飛尼迪集團負責四川市場的投資總監張曉東介紹,他們計劃在武侯區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打造面積近2000平方米的孵化器,然後計劃在西部智谷打造加速器,同時計劃設立創業投資基金,重點投資成長型的戰略性新興産業。

  成都武侯區打造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扶持的思路,政府為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當“保姆”,聘請孵化器管理機構專家、國家級孵化器運營專家、大學科技園管理專家等當“考官”,為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選出了“管家”,通過服務外包的方式,將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交由專業運營機構打理。

  兩核共振+四區互動:助推創新創業項目做大做強

  目前,入駐武侯區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的項目為一批具有較強發展前景的起步項目,還包括一批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創新創業項目。這些創新創業項目經過深度孵化以後,將實現“核聚變”。

  為加速創新創業,武侯區正積極整合閒置和效益不高的樓宇資源,著力構建一批滿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求的眾創空間,同時積極引進知名孵化機構,建設一批“孵化+創投”模式的新型孵化器,還將積極發揮四川大學科技園、西華大學科技園在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的帶動作用,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用存量土地和樓宇建設創新創業載體,逐步形成環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業帶。

  根據創新創業項目的運營規律,武侯區努力實現街區和園區“兩核共振”。與此同時該區還將在有條件的社區和街區周邊高校建設創新社區和創業校區,實現街區、園區、社區、小區“四區互動”,最終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多點發展格局。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