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並欣賞我們的傳統文化

時間:2013-03-11 13:48   來源:光明日報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的經濟突飛猛進,從一個落後貧窮的國家,一躍為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這確實值得中國人驕傲。經濟上去了,文化的狀況如何?我們在講發展是硬道理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經濟,而忽略了文化。現在,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凸顯。

  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最值得驕傲的,是我們古老悠久而又生機不斷的優秀傳統文化。很多西方人曾經非常崇拜中國文化,博大恢宏、深邃神秘的東方文化曾使很多西方科學家折服。300多年前,西方一位大數學家曾經懇求康熙讓其加入中國國籍,康熙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看了中國的周易才知道,我耗費了一生精力才研究透徹的解析幾何,想不到幾千年前的中國人早就更加深刻地掌握了其中內涵,而且我的研究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分支。我佩服你們的文化。”這位外國數學家從《周易》認識了中國文化的深邃博大,而《周易》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冰山一角。

  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對近現代西方的文學和藝術也有不少影響。譬如德國作曲家馬勒的交響曲《大地之歌》,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正是美妙的唐詩撩動了馬勒的創作靈感,在這部交響曲中,他以李白、孟浩然和王維的詩作為歌詞,用音樂表達了人類對大自然的讚美和人間美好感情的嚮往。再譬如美國著名的現代派詩人龐德,曾以大量精力翻譯中國的古詩,他喜歡中國古詩的凝練優美和深邃,他創作的很多詩歌,都是從中國的古詩中産生共鳴、獲得驚喜的,他的詩作是和中國古代詩人的對話。龐德對中國古詩的翻譯介紹,曾在西方引起較大的反響。

  我舉馬勒和龐德這兩個例子,並非想證明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在西方有多大影響,因為在西方,以如此姿態接納並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例子並不太多。比起中國對西方文學藝術介紹、接納和推廣的熱度、廣度和力度,西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介紹和推廣,猶如溪流之於江河,池塘之於海洋。

  如何才能讓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我覺得,要讓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和前提:中國人必須要珍惜、熱愛、熟悉並欣賞自己的傳統文化,為之驕傲,為之沉醉,為之鼓與呼。這就是我們説的文化自信,有了這種自信,才可能奮力為之推廣,才可能有所謂的文化自覺。

  現在,很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已經非常生疏。因為生疏,所以沒有感情,更談不上熱愛,不會為此自豪。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中國在經濟起飛之後,比任何時候都迫切地需要文化的繁榮。如果未來中國在科學文化方面依舊重復以往學習和模倣西方的道路,國民就難以繼續保持精神上的凝聚力、親和力和向心力。如果沒有大量屬於中國的、具有中國智慧財産權和發明專利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科技和新藝術的不斷問世,並對中國乃至整個人類的發展和社會進程産生重大影響,中國經濟的提升和發展就會缺乏動力源泉、智力支援和消費市場。(趙麗宏 民進中央委員、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