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更需知者傳承

時間:2012-03-29 09:08   來源:光明網

  今年恰逢詩聖杜甫誕辰1300週年。近日,杜甫突然在網路爆紅,關於他的塗鴉圖片在微博上瘋轉,儼然成了微博紅人。在這些對語文課本圖片的“再創作”裏,杜甫時而手握機槍,時而揮刀切瓜,時而身騎白馬,時而腳踏摩托……被好事的網友戲稱為“杜甫很忙”。(《長春晚報》3月26日)

  記得在《功夫熊貓》播出後,有人在網上指出了電影中的幾個有悖常理的細節:熊貓是吃竹子的,怎麼可能吃肉呢?熊貓身上怎麼可能會患上白斑病呢?有個回答很經典:你知道為什麼中國沒有《功夫熊貓》這樣的電影了吧?且不管電影中有多少個值得商榷的地方,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作為一部好萊塢商業片,《功夫熊貓》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如果非得按照常規來的話,投資方也不會同意的,更何況,這些細節無傷大雅,完全可以被忽略的。

  杜甫、李白、辛棄疾等人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單從“詩聖”、“詩仙”的稱呼就能可知一般,的確,拿《功夫熊貓》的例子和這次所謂挑戰傳統文化的塗鴉事件來比,是不太恰當,然而,從創作者也就是小學生、中學生的角度來説,他們心裏就一定懷著“抵觸傳統文化”的野心嗎?未必,恐怕他們連什麼是傳統文化都不知道,因為他們還未受到關於此方面知識的、更多的教育。

  現在的80後、90後們接觸了很多前人們很難接受的東西,或許,在他們看來,讓杜甫扛一支槍,是在向當時黑暗的社會發出警告,也可能是在保家衛國,甚至扛槍的杜甫就是創作者心中發泄某種情緒的寄託。

  難道,這就叫不尊重嗎?難道,只有手捧一本聖賢書、兩耳不顧窗外事才是真正的守文化嗎?社會總要發展的,文化屬於上層建築的部分,自然會隨著經濟基礎改變著,要是擱在特別貧窮的年代,還會出現杜甫扛槍嗎?恐怕讀他的詩的人也很少,不是大家不想,是沒有時間讀。傳統文化是個根,但如果一棵樹只有根的話,那就太單調了,它同時還必須有形形色色乃至雜亂無章的枝條、泛綠的葉子做裝飾,只要根不傷元氣,就無礙。

  更何況,維護傳統文化根的責任不人人得有份嗎?何必對一個簡單的“杜甫很忙”大驚小怪。我們經常看到關於某名人到底歸屬哪個地方引起眾多爭議的事件,可爭過來爭過去,爭者是為了發揚先輩們的思想、精神嗎?歸根到底是為了利;端午節被韓國申請專利的重要原因就是太過滿足了,總以為自己的東西不會跑掉的,也懶的把其精髓傳播開來。

  你去問那些創作“杜甫扛槍”的作者,他也未必知道關於杜甫更詳細的知識,不知者無罪,但知者就有責任、有義務去讓他知道。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