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低俗”一回,你還記得杜甫?

時間:2012-03-27 10:05   來源:觀點中國

  近日,河南省詩歌協會會長馬新朝就網友惡搞杜甫畫像發表聲明,稱杜甫精神是民族的精神之光,決不允許抵毀杜甫形象。馬新朝稱惡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沒有民族低線,不能沒有精神之光。(3月25日大河網)

  “杜甫很忙”,一石千浪。這是一套有趣的課本塗鴉,在這輪杜甫畫像“再創作”中,“詩聖”化身為“插圖模特第一人”:簡單的狙擊手、送水小工、肌肉男都已經“弱爆”了,高難度的高達戰士、神龍鬥士、孔雀王爺、傑克船長等角色也紛至遝來。畫面精美,背景融合得毫無破綻,只有杜甫原畫中深思熟慮的臉沒變,顯得喜感十足。

  問題是,有些人與事,是只可以膜拜、而不能對視的。譬如讀杜甫的詩,在某些邏輯裏,最好齋戒三日、熏沐更衣,輕飄飄讓你在課本上讀了、得了便宜還賣乖,竟然還給插圖上色,真是膽大包天了。專家説得很嚴肅,“惡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沒有民族低線,不能沒有精神之光”。你當然不能懷疑專家先生有沒有將200余幅“杜甫很忙”耐著性子看完,但既然説得如此義正詞嚴,咱們不妨也認真嚴肅地追問幾個問題:“民族底線”不像穿的底褲,看得見摸得著,那麼,課上畫個塗鴉,請問該怎麼畫法就叫守住了“民族底線”?從弦外之音看,專家是不太贊成“惡搞文化”、“穿越文化”的,但既然提議這些文化要有“精神之光”,不妨再請教一些實踐的做法。

  較真于一個人的説法,顯得有些格局小器。但惡搞之後遍佈輿論場的“褻瀆歷史”、“有辱文化”等論調,恐怕更是令人如芒刺在背。小孩子在課本上隨手畫幾筆,既無關色情,也沒有暴力,怎麼就低俗得令專家學者拍案而起?莫非我們所謂厚重而睿智的“文化”抑或“歷史”,真到了“沙場”,竟然抵不過孩子唰唰塗鴉幾筆?一個現實的經驗是:當我們在罵對方的“無知、淺薄、低俗”的時候,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很容易誤傷了自己。一者,有關歷史人物的插圖,本身就是個“形似”或“神似”的東西,此前就曾曝光過“高中的歷史課本,秦始皇,光武帝,諸葛亮,唐玄宗,顏真卿,原來全是同一個人”的現象,儘管大家戲謔之為“同一個古人買了不同的QQ秀”,但也沒上升到什麼高度去揪住不放,正經的教材都如此“形式”化,讀書的私下填涂兩筆,又是什麼天大的罪過?二者,孩子們趕在“詩聖”杜甫誕辰1300週年的時候,集聚出了這麼一套很時尚、很有創意的惡搞作品,雖然戲謔、卻也無傷大雅,起碼順帶著讓很多不知道“今夕何夕”的民眾,再次關注了文化人物——倒是那些將“杜甫很忙”恨不能毀之滅之的先生們,為弘揚詩道、為紀念“詩聖”誕辰又做了點什麼呢?

  正如網友煞有介事寫給杜甫的信裏所言,“準備高考的日子是非常痛苦的,是非常難熬的,所有人都壓力非常大,這時,人們會通過塗鴉來發泄情緒,以此緩解壓力……”不過是以博一笑的“課桌文化”罷了,即便“茅屋秋風冷雨傾,憂民慮國夢難成”的杜甫先生在世,他真好意思揮舞大棒義正詞嚴教訓這些本無惡意的後生?有一點是肯定的:一個越是沒有創意與幽默感的群體,就越是喜歡瞻仰故舊、膜拜圖騰,創設一種人人唯恐“大逆不道”的氛圍——而對一切異想天開缺乏起碼的包容心,對一切人本的靈性秉持了妖異的免疫。真正的傳統文化或民族精神,既不是涂涂畫畫構建起來的,當然也不會因涂涂畫畫就“傷的不輕”。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