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15日表示,美國助理國防部長施大偉日前所説美將在澳部署包括B-1轟炸機在內的更多空軍裝備是“口誤”,他説美澳之間沒有這樣的計劃。
施大偉是上星期在參院關於南海問題的聽證會上聲言美空軍攻擊力量將進澳大利亞的。很多人對這樣一位高級官員能有如此“口誤”感到懷疑。有中國分析人士認為,美澳很可能就B-1轟炸機和偵察機向達爾文基地部署進行過商討,但也許尚未作出最後決定,或者澳軍方同意了,不過未形成政治決策。總之美國對推動此事可能比較積極,澳方則是猶豫的。
中國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澳同中國關係的性質。如果澳不想偏離基於重大共同利益的中澳關係基本軌道,它就不應在幫助美國威懾中國的路上走得太遠,尤其是不能把自己變成美軍可以起飛戰略轟炸機干預南海爭端的基地。
堪培拉看來並不缺少這方面的警惕。澳是美盟國,又想在經濟上融入亞太,與中國成為牢固的商業夥伴,它被認為在中美之間“拿捏平衡”。
一旦矛頭指向南海的美國進攻性武器部署到澳大利亞,所謂“平衡”將不復存在,澳大利亞將失去在中美之間的“居中地位”,它將“日本化”,成為被美國完全操縱而毫無獨立性的一枚棋子。澳將成為美在亞太地區針對中國的又一軍事前哨,它必將承受由此而導致的戰略安全後果。無論對澳大利亞的經濟利益,還是對它的國家安全,美國遠端轟炸機帶來的都將是破壞性影響。
如果澳大利亞成為美國針對南海攻擊性的支點,從長遠看,為此而發生的戰略反制必將對澳造成殃及。這是澳輿論界的普遍擔心。澳大利亞人希望保持與美國的軍事關係,但不想陷得太深,尤其不願意被迫捲入大國關係惡化將導致的“軍事上的最壞情況”。
中國從未對澳大利亞的安全構成過威脅,迄今為止中國對澳的主要國家目標一直扮演著積極角色。澳不處於亞太糾紛的核心區,把自己主動變成風險驟增的地緣政治焦點除非不得已而為之,沒事找事通常不是澳大利亞這種實力規模國家的理性選擇。
一旦讓自己可以被用來對第三方發動戰略攻擊,這對澳所意味的潛在風險幾乎“不言而喻”。澳大利亞決非“美軍和美國武器部署越多越安全”,一旦過了線,澳大利亞只能是做得越多,代價越大。
南海本來挺和平的,領土爭議軍事化的風險程度很低,現在美軍的動向成了對區域穩定最突出的挑戰。無論誰做美國激進政策的支援方和配合者,都既不利於整個地區,也是在給自身安全增設變數。
中美關係並非圍繞著南海問題旋轉,很多人相信中美至今合作的動力仍大於相反因素的累積。這時候如果有哪支力量主動做中美之間問題的催化劑,它自身成為犧牲品的可能性將大大高於中美交惡的幾率。
中國與澳大利亞的相互了解會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響,兩國應當為互信提供較為寬裕的環境,而不能讓負面的東西擠佔太多空間,指望對方對自己的理解“一點就透”。澳大利亞不能成為美國遠端攻擊力量的戰略落腳點,現在不能,今後也不能。這是中國人對澳方嚴肅的期待,這裡沒有“理解萬歲”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