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應邀出席芝加哥大學首屆美中關係論壇框架下的學生公開論壇,發表題為《中國的成長與“秩序之爭論”》演講。傅瑩指出,中國人對傳統意義上的大國之間的權力之爭沒有表現出興趣。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已經開始以創新思維和合作方式去應對和解決新的問題。中國倡議“一帶一路”建設,是對現有國際體系和合作框架的補充,將促進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和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方向發展。
中國人不希望看到雙重標準
傅瑩強調,在討論歷史和秩序時,需要注意到各國非常不同的經歷, 在一些問題上的感受不盡相同。這對各國理念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傅瑩説,中國已經快速成長起來,但是世界對中國的了解似乎沒有同步增長,尤其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可以大致歸納為“太大”、“太壞”和“太怪”三類,往往忽略了那些充滿活力和追求的普通人,而正是他們代表了中國的真實面貌和國家的進步,是促使中國走向富強和成功的真正動力。
傅瑩説,中國人不希望看到在標準上存在的不一致性。例如,在西方國家,當有人濫殺無辜時,他們被視為恐怖分子;而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國就被看作是民族或者是政治問題。當中國的鄰國在領土問題上做出挑釁的姿態時,美國不置一詞;而當中國捍衛自身權益時,就常被説成是咄咄逼人或者脅迫別國。
中國對傳統大國權力之爭沒有興趣
在談到成長起來的中國如何看待和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秩序時,傅瑩説,中國是新興的大國,並非依靠炮艦開路成長起來,而是結合了自身的天然優勢與全球化提供的機遇,堅持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中國是以聯合國為中心的現存國際體系的積極支援和參與者,秉持主權國家平等和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習近平主席不久前出席萬隆會議60週年紀念活動時重申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中國人對傳統意義上的大國之間的權力之爭沒有表現出興趣。同時,我們認為,世界已經發生變化,許多舊的概念已經失去意義。傅瑩説,一是在當今世界,不同秩序隔絕並存的可能性不復存在。二是大國之間關聯密切,通過戰爭實現“權力轉移”的可能性也沒有了。三是人類面對的大量問題都是全球性的,超越了主權國家和區域的邊界,因此需要新的思維和新型全球框架,或者説是全球秩序,去應對新型挑戰。
傅瑩説,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已經開始以創新思維和合作方式去應對和解決新的問題,例如G20和全球氣候變化大會。中國也倡導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來增強亞洲和亞歐大陸的聯通,並且建立起亞投行來提供金融支援。這些實踐都是對現有國際體系和合作框架的補充,將促進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和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方向發展。
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是中美共同的責任
傅瑩還談到中美兩國是否有決心和智慧走出大國衝突的歷史窠臼、能否合作開創新型大國關係和新型秩序的問題。她説,習近平主席向奧巴馬總統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倡議,就是旨在克服困難,實現這樣的目的。
她説,中美兩國儘管受到誤解和偏見的干擾,實際上在許多領域都建立起密切的夥伴關係。新型大國關係前無古人,不會一帆風順,但雙方都認識到,要加強合作、管控分歧,為亞洲乃至世界構建面向和平與發展的穩定戰略框架。這既是兩國關係的方向,又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傅瑩向在座的年輕人寄予期望,她説,在海量資訊全球同步的今天,希望年輕一代能更加寬容和更好地相互理解,從而尋求新的途徑來構建維繫持久和平的全球秩序。相信,年輕一代能拿出更好的答案。
最後,傅瑩還回答了在場學生關於氣候變化、中美關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南海和網路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