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互動:積極求解農村貸款難題

2010-04-29 14:19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程軼文

  “讓銀行信貸與保險配合,解決農村金融融資難的問題,這個做法非常好!”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杜曉山在得知《關於加強涉農信貸與涉農保險合作的意見》已于近日出臺時,這樣對記者説。

  據記者了解,這份被杜曉山所肯定的文件,是由銀監會和保監會在近期聯合發佈的。它根據當前農村經濟金融形勢的新變化,吸取各地銀保合作的成熟經驗和做法,從多個方面對雙方合作內容提出了指導性意見。這也是銀監會和保監會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圍繞改進“三農”金融服務和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出臺的重要政策措施。

  “三農”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也是改變我國二元經濟結構的重點。融資難是抑制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其根源在於現有農村金融體系缺乏風險分散和分擔機制。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並把大力發展“三農”保險列入服務“三農”體系之中。《關於加強涉農信貸與涉農保險合作的意見》的出臺,既充分發揮了保險的應有作用,又提高了農民的保險意識,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杜曉山認為,這份文件的亮點是它引入了涉農保險機制,分散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信貸風險,從而將有效提高農村借款人貸款的可獲得性,進一步改善農村金融中的貸款難問題。

  應該講,目前農戶一般生産性、生活性小額的短期貸款需求,基本上是能夠得到滿足的。所謂的農民和農戶貸款難,主要是一些大額的資金需求和一些長期的貸款需求,難就難在缺乏一些基本的貸款條件。畢竟,歷經多年發展,農民的貸款需求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是額度增大,已經從以往的幾百元、幾千元,發展到目前的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

  其次是産品需求增加,原來農民需要的只是簡單的生産經營性貸款,現在增加了許多消費貸款需求,甚至部分地區已出現高端消費類貸款需求。因此,滿足農民貸款需求任重道遠。

  而從銀行風險控制角度看,大額的、長期的信貸資金需求,是需要有抵押擔保的。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三農”貸款有效抵押物明顯不足,抵押的範圍比較狹窄。另外,農村整個信用體系建設相對滯後,一方面存在農民、農戶“貸款難”,另一個方面也存在銀行“難貸款”。銀行有資金,但是由於農村有效擔保抵押問題和信用環境問題,想貸款也貸不出去。這就需要創新,需要發揮多方合力,採取多種有效措施來滿足農戶的貸款需求。而保險作為管理風險的手段,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等功能,將其納入農村融資體系,可以增強農村信貸雙方的抗風險能力,提高資金利用率。同時,現有農村信貸機構網點分佈較為廣泛,為保險機構開拓農村市場也能提供不少便利。銀保合作將切實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準,是一個多方受益的實質舉措。

  當然,就目前而言,我國“三農”保險覆蓋率還比較低,保障面還不夠寬;商業性涉農保險業務發展還比較滯後,保險産品不多,針對性還不強;農民保險意識還有待提高;財政補貼政策有限,難以充分調動農民參保的熱情。針對這些問題,此次《關於加強涉農信貸與涉農保險合作的意見》從六個方面對銀保合作的領域和內容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性意見。比如,將涉農保險投保情況作為授信要素,要提升保險在涉農借款人中的滲透度,要通過相應的貸款優惠條件鼓勵借款人對貸款抵押物進行投保,要通過保單質押拓展借款人抵質押物範圍;同時,鼓勵保險公司探索開展涉農貸款保證保險,以及鼓勵建立採用多種組合方式的農村信用共同體。

  然而,杜曉山同時也表示,在“銀保互動”充分發揮活躍農村金融作用的同時還應加強監管。對於業界比較擔憂的,比如會不會出現金融機構強迫貸款者投保、保險公司會否強行售賣“高價保險”以及盲目擴大業務規模放鬆風險防範等問題,杜曉山認為,從文件內容看,銀行與保險兩大監管機構對此是做了充分考慮的。比如文件就規定,對購買保險的農戶和農村小企業,銀行將給予相應的貸款優惠條件。這樣銀行既控制了信貸風險,又滿足農村經濟主體不斷增長的多樣化金融服務需要。

  不過,從當前情況看,儘管農村金融領域中的“銀保互動”尚處於起步階段,很多行為還有待規範,但信貸與投保的有效銜接,顯然是破解農村融資難的最為現實的選擇。(韓雪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