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古城武岡。
離城不到十公里的石羊橋最早建于宋代,現存的橋是明朝時期重建的,橋墩、橋梁、橋身,全是方方正正的清一色的石頭砌的。橋下流水潺潺,一年四季不僅從未幹涸,而且河水最淺也在三尺以上。早晨冉冉升起的旭日和傍晚緩緩西墜的落日放射的霞光將倒映在水中的石羊橋染得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
林振國家新建的四合院就建在橋頭。此時,院門口有幾個人在放鞭炮。一顆顆衝天炮直衝雲霄,一串串長鞭炮響個不停。
全村男女老少和林家的親戚朋友打扮得整整齊齊,互相打著招呼朝林家大院涌去。
四合院正屋的屋檐下懸挂著一幅很長的紅綢布,上面用黃漆寫著“歡迎各位親朋好友前來參加周歲宴”十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正屋的臺階被臨時改作舞臺,花鼓劇團的演員在演折子戲,兩個演員正在唱《劉海砍樵》。
院子的曬谷坪里整整齊齊擺了30張圓桌,桌上擺著茶水、香煙、瓜子、花生、糖和水果。
先來的客人在喝茶聊天、抽煙閒談。
一個白發白須,頗有些仙風道骨的老漢在一個十五六歲男青年的攙扶下,從外面走了進來。
正在招呼客人的林振國看見後趕忙走上去扶住老人說:“二爺爺,您老這麼大年紀還親自來,叫我們這些孫輩們怎麼受得了啊?”
二爺爺用右手捋了捋雪白的長須爽朗地說:“我們林家有玄孫了!這麼大的喜事我能不來嗎,你給我那玄孫子起了個什麼名字啊?”
林振國興奮地說:“按家譜他是義字輩,我給他起名林義龍,小名就叫龍龍。您是我們林家的老祖宗,您看這個名字行不行?”
“義龍,義龍,仁義之龍。這個名字起得不錯,起得好!”二爺爺滿意地說。
“二爺爺,”林振國恭敬地說,“等會還要麻煩您老人家親手將我家祖傳的長命鎖給龍龍戴上。”
“好啊!應該的,應該的。相信龍龍比我還要長壽。”二爺爺說。
林振國高興地扶著老人往中間邊走邊說:“二爺爺,今天您老人家非上座不可啊。”
二爺爺經過的地方,人們都紛紛站起來跟他打招呼。
“上菜咯!”只聽一聲高喊,六個青年伢子每人端一個木條盆,每盆上面放著五碗菜,從臨時搭建的夥房里走了出來,走到宴席前一人管五桌,一桌一碗菜放好後又到夥房里端第二道菜去了。
坐在席上的人則忙著倒酒,倒飲料。
等到扣肉上席後,只見司禮的中年漢子林振群走到臺階上讓唱花鼓戲的演員暫停一下,面對大夥大聲說:“請大家安靜一下,酒席馬上開始!現在請村長和今天的東道主振國哥、秀珍嫂兩口子抱著寶寶到主席臺上就位。”
村長林學義離席大步走到臺上,林振國緊跟其後走了上去。
在人們的呼歡聲和掌聲中,長著一雙明亮大眼、秀氣端莊的寧秀珍抱著龍龍靦腆地走了出來。
小龍龍張開兩手,躺在媽媽懷里咧嘴大笑。
林振群說:“現在請村長代表親朋好友致賀詞。”
林學義給大家鞠了一躬後說:“今天對林振國和寧秀珍兩口子來說真是一個好日子!既是他們夫妻‘十羊珠寶行’開張三周年的紀念日,又是他們的寶貝兒子龍龍誕生一周歲的吉祥時。真是雙喜臨門,可喜可賀!我在這里謹代表所有的父老鄉親和親朋好友,一祝我們村里第一個帶頭致富人林振國和寧秀珍兩口子生意興隆;二祝他們的小寶寶龍龍健健康康,長大後升官發財,光宗耀祖!”
全場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掌聲稍停,林振群說:“現在由林振國致謝詞!”
長著一張國字臉,濃眉大眼的林振國笑容滿面地說:“我林振國40歲得子的福氣是前世修來的。今天各位親朋好友、父老鄉親能來參加龍龍的周歲宴,是給我和秀珍的面子,有勞大家破費。在這里我和秀珍代表龍龍對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說完他和秀珍一起向來賓們三鞠躬。末了他又補充一句:“招待不周之處,還望大家原諒。”
林學義、林振群、林振國從一年輕妹子手托的條盆里各端過一杯酒舉在手中,林振群大聲宣布:“酒席正式開始,鳴炮!我和村長陪振國哥先敬大家一杯,幹!”
剛停了一會的鞭炮又劈里啪啦地響了起來。
龍龍被鞭炮聲嚇得哇哇大哭。
小保姆嬋娟趕緊將龍龍抱進房去。
一貫遊手好閒的癩二狗空著雙手從門口溜了進來。
林振群迎上去大聲呵斥:“誰讓你進來的?你這個好吃懶做的家夥,給我滾出去。”
癩二狗死皮賴臉地說:“這又不是你家里,我是來給振國哥和秀珍嫂道喜的,關你屁事。”
見振群要動手揍癩二狗,振國忙攔住他說:“算了,今天是好日子,別讓他吵吵鬧鬧掃了大家的興。”
林振國攔住一個端菜的人說:“阿雷,你把他帶到夥房里去,讓大師傅弄點吃的給他,不要怕撐死他。”
阿雷答應一聲,領著癩二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