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四、在社會實踐中學習

時間:2013-11-04 09:45   來源:中國臺灣網

  D: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大三(成人教育),女生,22歲

  F:醫學院,大三,女生,23歲

  T:尚重生教授

  F:我是醫學院護理專業的。這個專業很特殊,相比于其他專業,這個專業非常不穩定,我們從進校伊始,就開始在市里大大小小的醫院實習。醫院是一個小型社會,里面包含著人間百態,實習中我們碰到各種困難。例如在精神病院,我們可能被病人人身攻擊,他們是不負法律責任的,所以整個實習過程處處充滿著對我們能力的考驗。大家剛剛說了很多關于在校園內部學習的煩惱,其實走入社會後,你會發現以前所糾結、所抱怨的都是不值一提的事。

  我大學期間沒有參加學校社團,因為我覺得現在的大學生沒有思想,參加校內的活動收獲不會大,所以我就開始參加很多校外的社會活動。我參加各種競賽,省級、國家級的;我有選擇性地去一些單位應聘,參加學校的大型招聘會,像深圳的電子集團招聘我也會去試試,不會覺得自己的專業限制了我。

  因此我認為,學習不只局限于校園,我希望大學生都能走出去,看到了世間萬象,你才會謙卑,才會去掉浮躁,才會把脈自己,規劃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待在象牙塔中人雲亦雲、為一些雞毛小事糾結。同樣的,大學的學習也是要慢慢打破學科界限的,所有學科可能有共通的地方,不存在興趣受壓抑的問題。

  T:你覺得大學生浮躁的原因是什麼?

  F:應該是“世間萬象”看得少了,很多學生社團的幹部,總喜歡證明自己的能力,往往一意孤行,這樣的結果就是行事毛躁、不務實。這是我覺得現在的學生很浮躁的地方。

  T:作為女生,你已經很博大精深了;作為女學生,你已經達到超越的層次了。講得很對。

  D:我也很提倡大學生走出去,多學習社會經驗。以前我是家里的“小公主”,大一時家里變故,就變成了“醜小鴨”。于是我開始邊上課邊打工,當時是“三點一線”,教室、自習室和工作的地方。我覺得兼職不能只是為了掙點外快,滿足自己的奢侈欲望,而應該是從小職位窺見大公司,觀察整個公司的流程,熟悉它們的業務,這樣無形中就縮短了日後我們進入社會的適應期。

  現在很多學生很悶,每天在圖書館當“學霸”。看書很好,但是大家還是應該抽出一點時間參加社團活動,鍛煉一下人際交往能力。我參加了“文化社團”,社團偶爾會組織外校聯誼活動,那麼一個小小的活動,就能鍛煉你的組織協調、為人處世方面的能力。

  T:社會也是一所大學,在其中你會看到公司的流程,看到公司的問題,看到公司的運營模式。但是我們不是為了接觸社會而接觸社會,而是為了思考、為了成長、為了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和面對挫折的承受力。我們看看別人是怎麼謀生的,就會對自己的將來有些啟示,認知到我的優勢在哪里,我的劣勢在哪里。

  所以說大學生接觸社會肯定是沒錯的,但我們現在畢竟是學生,在大學里,以學習為主,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應該用有限的時間去接觸社會,比如假期什麼的。我們應該抓住每次機會,去認真地接觸社會。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