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七、誰剝奪了學習的自由?

時間:2013-11-04 09:36   來源:中國臺灣網

  B:新聞與傳播學院,大二,女生,19歲

  H:資源與環境學院,大一,男生,19歲

  T:尚重生教授

  H:我想特別說說英語學習,它現在已經成了大學生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使一些同學脫穎而出,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偏科天才”因為英語而被關閉了上升的通道。我覺得我們的教育忽視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大家受英語的摧殘太大了。

  B:英語只是一個工具,很多國際性的會議都是用英語召開的,西方的國家,甚至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依然很重視培養國家的小語種人才,外語人才對一個國家的軍事、信息流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所以不能說我們的教育重視英語是不對的,只是現階段還沒有探索出一個合適的教育模式,尚未擺正英語學習的位置而已。而且,我也很同意你說的,確實有一大批天才的上升通道因為英語而被堵上,這確實是教育部門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H:每年到了選課日,我就會苦惱幾天。大學的選課制度設置得十分不合理,很熱門的公選課,大一大二你壓根兒選不上,就比如說尚老師的“當代中國社會問題透視”,我大一下學期就決定選這門課,但就是沒選上。我就去問一個大四的學姐是怎麼回事,她說我們學校的選課係統有程序編排的,文史哲之類的很熱門的選修課,都優先給大三大四的同學選,所以低年級的同學即使選的次數再多,你還是選不上。這樣一來,我們感興趣的課選不上,那就只能去上一些容易選上的也就是冷門的課,拿來湊個學分作罷。

  再者,每個班級固定一個老師的制度也不好。因為專業課是不用搶選的,無論選或不選,你都要上這門課,而且通常是指定的老師的課,這樣的話老師不會用心教,因為他用不用心,都會有學生上他的課。我覺得如果每門課由多個老師教,形成競爭機制,教得差的老師,選他課的同學自然就少,那他自然就要加倍用心教書了。

  B:對高年級同學選課優先的抱怨,我覺得是沒有道理的。學校這麼做正是為了保證高年級同學能夠順利選課,並且盡量選到他們想上的課,好拿到學分順利畢業。你要知道我們有一天也要到大三大四,如果選課係統沒有優先設置,那將有一大批人忙著考研找工作的時候,還要憂慮自己的學分沒著落,那多可怕!而且所謂冷門的課,也不一定沒有價值聽,比如“數學與自然科學”這門課,很少有人選,但是用心聽了之後我才體會到科學的美,體會到邏輯思考和細密運算的美。

  T:現在全國大學都實行學分制,這本來是個偉大的創舉,國外很多大學也採用學分制。當時劉道玉校長的美好願景就是“大學應該像個大超市一樣,學生需要什麼應該讓他們自由地去取,學分制是能夠達到這個效果的”,但是現在這個制度卻異化得不像樣。

  H:對,很多同學選課是為湊學分,上課是為混高分,所以大家才會對老師的不負責任有那麼高的忍耐力。很多老師第一節課就直白地說“這門課很無聊,但是我給分高”,那麼這個課堂可能永遠是火爆的。有時自由選課只是幌子,即使其他院係有開同樣的課程,比如“高等數學”,但是教學秘書規定你必須選指定的老師的課,而且這老師還點名簽到,大家恨透了這樣的老師,但也只能無奈地笑說:“用點名留住學生的老師,就像用孩子留住男人的小三……”

  B:學校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有問題,我們經常讀不懂教務部的“人才培養方案”。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大四的課堂上經常是空無一人,因為大家都出去找工作了,但是專業中最重要的幾門課卻設置在大四,導致很多人學不到專業中的“精髓”,很多老師也坦言說“大四的幾門課很值得一講,大一大二的許多課程完全是浪費學生時間”。

  T:學生與老師不探討學術問題,這是大學的一大蛻變,也是大學校園文化的墮落。

  學分設置和課程設置確實有它的僵化、行政化的問題。我覺得這是相對的。學分只是個形式,而人是靈活的!我的意思就是對課程、對學分,我們要服從,我們更要超越。我覺得要做到服從和超越的統一。因為學分修不滿我不能畢業,找不到工作,我必須服從。但是我可以應付、可以對付。所以說大學必須是服從和超越。那些強權,我不得不服從,這個沒辦法。但我可以內心不服從,因為我是不得不服從,我不是真心情願的,我感興趣的事情不在這里。所以說我可以超越,我可以讀很多書,我可以“身在曹營心在漢”,我可以想很多問題。這里面就有一個自我意識的問題:自我設計,自我規劃,自我學習,自我獨立,從而培養一個強大的自我,這個才是重要的。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